玉米首次出現年度內產不足需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由中國澱粉工業協會聯合艾格農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光大期貨日前共同發佈了2019年《中國玉米市場和澱粉行業年度分析及預測報告》。報告顯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顯成效,去庫存效果明顯,玉米首次出現年度內的產不足需。報告預測2019年玉米市場價格整體上將高於上年。

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各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庫存較多的稻穀和玉米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小幅縮減27萬公頃,至4213萬公頃左右,降幅0.7%。2018年我國玉米產量2.57億噸,同比減少174萬噸,減幅0.7%。與此同時,通過引導玉米深加工產能增加,我國玉米需求快速增長,需求總量達到2.62億噸,比上年增加近2100萬噸,增幅約8.7%。由此,在2018年度首次出現當年玉米產不足需的情況,玉米淨庫存出現下降。

此外,自2018年開始新建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陸續投產。玉米深加工產能的增加直接導致新玉米上市後企業高價搶購玉米,直接抬高了生產成本,新建項目一投產便陷入經營虧損的困境。我國玉米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的供求狀態,預計後期玉米深加工產能過剩問題將再度顯現。報告預計2019年玉米麪積保持穩定,消費總量變化不大,將維持在2.6億噸左右,玉米市場價格將整體高於上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