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第二屆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被稱爲記者之家的進博會新聞中心也迎來了全球各地4300餘名註冊記者。

在新聞中心二層的媒體公共工作區,早上8時不到,450個席位的媒體公共工作區已經座無虛席,中外記者濟濟一堂,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小“聯合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進博局獲悉,截至目前,這場國際盛會已吸引4300多名中外媒體記者參與,其中境外記者近900人。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正在進博會新聞中心工作的中外記者。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位於新聞中心二樓的非遺展,成爲一個五光十色的“非遺客廳”平臺,讓中外媒體記者在這裏“遇見非遺”,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屆非遺展在首屆進博會“生活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基礎上,進一步凸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重要理念,非遺展邀請同濟大學設計團隊精心策展,以傳承人互動體驗區爲中心、靜態展品環抱的格局進行空間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70平方米展區中,共展出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國家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2項。

其中,“非遺新設計”展區展出了部分中國非遺傳承人羣研培計劃上海高校的“非遺+現代設計”成果和一系列非遺文創產品,展品共計70餘件(套),傳承人互動體驗區上演的非遺互動體驗活動包括海派插花、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上海剪紙、三林刺繡、香囊製作技藝、風箏製作技藝等,6個國家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8位傳承人將輪番亮相。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盤扣非遺傳承人爲中外記者現場表演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盤扣是由手工將長長的硬條迴旋盤繞成各種造型。

開幕式當天上午,澎湃新聞記者在“非遺客廳”看到,盤扣團隊的非遺傳承人爲中外記者現場表演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

據現場展演人員介紹,盤扣是由手工將長長的硬條迴旋盤繞成各種造型,主要運用於傳統中式服飾上固定衣襟或裝飾的鈕釦。中式服裝盤扣製作工藝考究,造型細膩優美,花樣品種繁多,富有想象力,還蘊含着人們招福納祥、傳遞情感的美好期盼。如今,盤扣逐步發展爲富有裝飾性的工藝美術品。2009年,“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被市政府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媒體記者在進博會新聞中心欣賞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現場演示。

在本次進博會新聞中心展出的大型盤扣作品《點亮輝煌》,是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專門創作的,該作品已於2019年9月2日無償捐贈給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永久收藏;上海金山藝術掛毯《一帶一路》(絲毯織造技藝)採用天然蠶絲手工編織而成,通過片剪新工藝,打破了傳統絲毯的平面格局,令絲毯從平面走向立體,有軟雕塑的美感,使絲毯在視覺上更加充滿活力。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上海金山的絲毯織造技藝《一帶一路》(右)和上海閔行的鉤針編織技藝《有絲柏的道路》(左,以梵高同名的名畫爲藍本創作)。

同時展出的還有專爲進博會設計創作的鉤針編織屏風《指尖上的藝術》(鉤針編織技藝)、《四葉草“福禮”紫砂壺》(海派紫砂藝術)、老鳳祥《銀掐絲琺琅鴨綠對瓶》、《三陽開泰茶葉罐》(琺琅器製作技藝)、構成上海市徽三大元素之一的古船模型《上海沙船》(古船模型製作技藝),以及中國非遺研培計劃上海高校非遺新設計作品、金山農民畫和“繪上海”系列主題非遺文創作品等。

進博會開幕當天,4300餘名記者在新聞中心“遇見非遺”

琺琅器製作技藝。

此外,新入選上海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具有鮮明上海特色的“海派插花”互動體驗等也將在進博會舉辦期間與中外記者見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