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製造聖旨、書寫內容、蓋章、宣旨等都是下面人來完成,比如時候在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我們知道了,書寫聖旨的人並不是皇帝,而是由皇帝親自挑選出來的文官來書寫。

在古代封建社會,作爲一國之君的皇帝具有至高無上權力。每一句話都是一言九鼎,具有不容質疑的權力。在現代很多古裝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皇帝下達“聖旨”的時候,儘管宣讀聖旨的是個不起眼的小太監,但是百官聞迅卻無不叩拜,畢恭畢敬。

我們知道,封建君主制度中。皇帝的權利是大過一切的,對全國的人民土地財富的控制、管理權。包括行政、軍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權都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尤其是在唐宋之後,一直到清朝,皇帝便進入了絕對獨裁的事情。
皇帝所頒發的甚至自然就成了不容置疑的命令。自古以來便流傳着一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言傳。還有“君命大過天”的說法。雖然聖旨十分的好用,但是歷史上卻無人敢僞造假聖旨,這是爲什麼呢?

聖旨並不好造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所頒發的聖旨,並不是像現代影視劇中的一樣那麼小巧。至少不是一個人就能夠獨自完成宣讀的,除非將聖旨放在地上。因爲爲了凸顯皇家的威儀,歷史上很多朝代所採用的聖旨都是大到直徑2到5米左右的。
除此之外,聖旨作爲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所製作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爲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且聖旨的圖案多爲祥雲瑞鶴,色彩絢麗,富麗堂皇。由專門的紡織廠所製作,並不是想造就能隨便造出來的。

聖旨需要多個人蓋章簽字
在很多讓你的印象中,似乎聖旨只需要皇帝蓋上玉璽就可以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實際上皇帝一般是不會管那麼多事情的,每天處理公文都忙不過來。這些細碎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手下的太監和官員來完成,皇帝只負責傳遞意思。
製造聖旨、書寫內容、蓋章、宣旨等都是下面人來完成,比如時候在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還要挑選出手名門值得信任的人擔任。

所以爲了保持嚴謹,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相關人員簽字,還有蓋上不同的章。因爲聖旨影響重大,稍不留神就要牽連負責人。所以每一道工序和蓋章都會經過反覆的核查,想要造假談何容易?

聖旨上有特殊的字體
我們知道了,書寫聖旨的人並不是皇帝,而是由皇帝親自挑選出來的文官來書寫。在聖旨之上第一句話便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爲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呢?《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記載:“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爲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這便是“奉天”的來源,是彰顯聖旨威嚴的主要部分,指明皇權高於一切。 而且“奉”字還是和其他字隔開的。

爲了防止僞造,奉字是一般是繡上去的,而且經過了許許多都種工序,讓人一看便知真僞。所以研究相關史學的專家也會告訴大家:你看看第一個字,根本沒得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