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族的打谷场节。在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谷以前择吉日举行,对打谷场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并诵念祝辞,用各种食品供祭,从事打谷劳动的蒙古族人要叩头,然后互相敬酒聚餐,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蒙古族的打谷场节

打谷场节

打谷场节,蒙语称为“乌图如模塔里呼”,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从兴畜节演变而来的。在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谷以前择吉日举行,对打谷场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并诵念祝辞,用各种食品供祭,从事打谷劳动的蒙古族人要叩头,然后互相敬酒聚餐,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同辈人相遇互请安,说声“门德”(问好),遇长辈先请安,骑马或坐车路遇先下马(车)后请安。这种礼节男女老幼皆宜,只是男子请安,单曲右膝,女子请安则曲双膝。无论男女,对长辈、师长都倍加尊重。

清新的空气,明丽的阳光,晶莹的露水,给了他们纯洁的心灵,苍茫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严峻的天气,给了他们粗犷和坚韧的性格。

在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土地上,渗透着阿爸的汗水,阿妈的奶汁,珍藏着蒙古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灵魂,记述着一个马背民族的古朴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