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不仅商业界造假频出,并且出现过假官员、假衙门,甚至清朝时期还出现了假太子、假皇帝,把“官”造假推向巅峰。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太子”。皇宫内监杨玉把“太子”领到了明朝嘉定侯周奎的家,周奎立即向清廷作了汇报。

清廷很重视,组织遗留下来的明朝宫人和官员来辨认,但都说不认识这个“太子”。“太子”最后招供是假的,结果“杨玉及附会之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

清朝后期,湖北还出了个假冒的“光绪帝”。关于此事有两种说法,一个见之于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称之为《武昌假光绪案》。

清朝侍卫假冒“光绪”行骗暴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光绪微服私巡到武汉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某日,武昌城某客栈来了一主一仆二人。主人二十余岁,身材修长,长相俊朗;仆人没有胡须,说话有点娘娘腔,二人口音均是北京官话。二人深居简出,仆人进茶食必定下跪,有传呼,则口称圣上,自称奴才。

主人所用被服都绣有五爪金龙,玉碗也镂着五爪金龙,还有一方刻有“御用之宝”的玉印。这些帝王行头让人惊讶!纸包不住火,没过几天,一些喜欢找路子的候补官员“爆料”:武昌来了光绪帝!

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已经一年多,杳无声息。这个爆炸性消息很快被汉口的小报作了大篇幅报道。对于来“叩见”的官员,“光绪”口风很紧,只说一句:“见张之洞,方可透露。”

清朝侍卫假冒“光绪”行骗暴富

为“验明正身”,有人邀请“光绪”的仆人去澡堂泡澡,看出他真的是个阉人。这样一来,光绪皇帝到武昌的消息传得更加有模有样,而且上海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光绪帝到武昌的报道。

顿时,“张之洞保驾之谣,更播于海内外。”这让湖广总督张之洞如坐针毡,他一得到消息,就开始“做功课”了:一是找照片对照,二是密电北京的熟人打探消息。最后,他确认“光绪尚居瀛台”。

他于是将此“光绪”抓来审问。假光绪承认身份造假,那仆人则交代本是宫里太监,因为偷窃宫中器物被发觉,私逃出京,路上遇到这个人,自己就跟着来了。

张之洞随即将案子交江夏县知县严刑拷问,真相得出:假光绪原来是个旗籍伶人,从小进宫演戏,所以对宫中的情形比较熟悉,而且面貌和光绪又比较相像;而那仆人则是个守库太监,与假光绪是老相识。

两个人经常听到假亲王、假大臣在外行骗暴富的消息,于是就利用假光绪的外貌和所盗的皇帝行头、宫中器物,到各地大行其骗。此案结局是:假光绪和太监仆人一起被判斩立决。

此事另一个版本记录在《睇向斋秘录》中:“庚子岁(1900年),一伟男子操满音,只身至湖北黄州,诣府署,昂然径入大堂,高据公案,豪气咄咄逼人。”黄州知府很惊讶,问其姓氏、籍贯、职业,他都不理不睬,知府就把他送到武昌。

当时正疯传光绪从幽禁地逃了出来,知府就联想到他可能是光绪。而张之洞就把他安顿下来,再安排武昌城里见过光绪的官员前来辨认。

清朝侍卫假冒“光绪”行骗暴富

有个姓宋的候补巡检见了那个男子后说,这个人可能真是皇帝!于是,张之洞赶紧带着一群官员去监狱和“皇帝”聊:您到底是什么人?老实交代,否则的话,即使是天潢贵胄,我们不认识,动起刑来,就不能怪我了。

此人说,我受皇太后的压制时间太长了,幸运的是能逃脱宫门,到了这里,等待时机再有所作为!张之洞“察其颜,复观其色,大疑”,就故意问皇室统系之类的问题,其人瞠目结舌,咳嗽搪塞。

张之洞悄悄对手下说,此人绝非真皇帝。没想次日,此人却写了个条子向张之洞索要五千两银子,这更加坚定了张之洞的想法,最终下了定论:他肯定是个冒牌货!

他马上叫人严刑讯问,果然真相大白:这冒牌“皇帝”原本是个御前侍卫,后来被驱逐出宫,穷得没办法了,就想冒充皇帝诈骗钱财。最终,张之洞等官员悄然“鸩其人于狱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