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阮籍與嵇康都未想到,他們選擇的玄遊山水,後來成爲名士風度的象徵之一。不得不說,阮籍與嵇康的影響力極廣。他們之後,凡是想成爲名士的人,必然得去遊山玩水一番。凡是已經成爲名士的人,仍是必然去遊山玩水一趟。

遊山玩水成爲名士的必做“功課”。

阮籍

或許不只是阮籍與嵇康的影響,走進自然,親近山水,是魏晉南北朝名士們追求自然之性的表達。這樣的思想,源自玄學。

玄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是盛行,它告訴人們,要“大道無爲,順其自然,萬事萬物均要順其自然之本性”。要做到這點,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去感悟。

嵇康

於是,從曹魏正始年間開始,名士們開啓了遊山玩水,感受玄學的遊玩風氣。“竹林七賢”率先示範,他們縱情山水,放蕩不羈,淋漓盡致地展現着魏晉南北朝名士風度。大好河山,灑脫名士,遊玩于山水間追求着自然之性。

要說名士,少不了王謝兩大家族的成員。“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大名鼎鼎的東晉謝家,真正實現大紅大紫的歷史跨越,只因一個人——謝安。

謝安從小名氣響亮,可稱爲童星。但名氣、聲望越來越紅火的謝安,卻選擇隱居東山,在山水中撫育謝家一大幫孩子。閒暇時,謝安喜歡邀請朋友們在山水間遊覽,賦賦詩,再喝喝小酒。

謝安

有一次,謝安帶着朋友們划船遊覽,幾個人在船上邊喝酒邊吟詩,正在愜意興頭上,忽然颳起大風浪。謝安的朋友孫綽等人驚慌失措,嚇得在船上又跑又跳。謝安卻鎮定自如,他不管環境變化,照樣喝着酒,悠然地吟好詩。謝安輕輕放下酒杯,慢慢地說:“如此,將無歸!”

謝安的鎮定與膽識,安撫了驚慌失措的朋友們,他那一語中的提醒,更是讓大家冷靜下來。在謝安的影響下,經歷災難的一船人平安返回。

由此,人們得以知曉謝安的膽識。一場隨意閒適的遊山玩水,對謝安而言也是一場展現自我的考驗場。

東晉大名士、書聖王羲之,和他的好友謝安一樣,也是一位醉心山水的遊客。

“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爲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江浙一帶,青山綠水,風韻秀美,這片東土是王羲之最喜愛的名山勝水。

王羲之酷愛山水,辭官後更是沉醉於山水。除組織聲名遠播的“蘭亭雅集”聚會外,王羲之更是巧妙地將天地靈氣與書法藝術結合起來,將遊覽與藝術結爲一家。

梁武帝蕭衍評價王羲之的書法:“王右軍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也對王羲之的書法讚賞有加。

龍盤虎踞,雲舒霞卷,這便是人們眼中王羲之書法的形態。如此飄逸自然的書法字體,怎麼看也包含着山水的靈氣,顯然與書聖酷愛大自然、鍾情山水分不開。

南朝時期,名士們遊山玩水的勢頭更足,也更隨意輕鬆。

探索自然,尋求造化,不再是這一時期名士們遊山玩水的主題。感官的享受,審美的舒暢,是秀美山水吸引住名士眼睛的原因。謝靈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只鍾情癡迷山水,更將山水昇華爲詩歌。

出身於陳郡謝氏士族的謝靈運,從小家境優越、教育良好。優裕的條件與環境,使得謝靈運能在暢遊山水中,收穫其他名士文人中少有人能創作的山水詩。

謝靈運遊山玩水,不一定會辛苦地前往大自然,衣食無憂的他,喜歡在自家莊園裏建山引水。有時間,他也很喜歡帶上大批朋友出門遊覽尋跡。

曾有一次在外遊覽山水,謝靈運帶了浩浩蕩蕩上百人。這麼大一羣人伐木開路,爬山涉水,惹來旁人驚慌疑懼,紛紛以爲山賊來了!

如此喜歡旅遊聚會、沉醉詩歌的謝靈運,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沒有志向的公子哥。其實,這是誤會。作爲名門世族,謝靈運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爲,遺憾的是,謝靈運沒能遇上賞識他才能的伯樂。

政治上失意,使得謝靈運繼續流連於遊山玩水。但在那樣的流連中,他又忘不了有所作爲的政治抱負,結果,讓自己陷入兩難,陷入矛盾的人生。

謝靈運的遊風,可謂看似無所求,實則有所求,他渴望求得心靈的平靜。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