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棋迷,特别有层次,先来点点名:曹操、司马炎、萧衍、孙策、曹彰、檀道济、谢安、王导、王桀、王戎、张华、陶弘景、支遁、鸠摩罗什,随便点一个,都让人如雷贯耳。

魏武帝曹操,是精通围棋的铁杆棋迷。曹操对围棋的喜爱,可以让他抛弃性情缺点而用人。孔桂能获得曹操宠爱,靠的就是会下围棋,他的性情并不讨人喜欢。曹氏家族喜爱围棋的人不只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也同样喜好围棋。

曹操

“珍果在一傍,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扬,巧拙更胜负”。这首《夏日诗》,正是曹丕对贵族游乐生活的记录。曹丕不仅是帝王,还是邺下文人集团之首。兼具帝王与文人身份的曹丕,有权又有文化素养,自然而然留下了不少高雅故事。他组织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活动,《与吴质书》中说到的“南皮之游”,提到的“西园”,是后世文人雅趣话题里重要的内容。曹丕和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一种自由的、诗意的、闲适的生活方式,而围棋,则是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全新的生活方式,让人梦之,追之。不得不说,魏晋南北朝士人很会享受生活,而围棋,则让享受生活的士人提升了才性与气质。“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士人弈棋时,不只是下棋,还注重表现出风流儒雅、放任闲适、超然脱俗的名士风度。通常注重下棋与气质并存的士人,大多是文人阶层。

这一群醉心艺术的文人雅士们,呵护着围棋攀登上艺术高峰。从此,极具文化素养的士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围棋来娓娓诉说,在那高雅的“手谈”“坐隐”中修身养性,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甚至连为人放荡不羁的阮籍,也能对围棋投入专注的认真。

有一次,阮籍在外面下围棋,突然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一起对弈的人听说消息,准备起身走人。阮籍却阻止对弈的人离开,面色自若地下完棋。可是棋局一结束,阮籍就按捺不住悲伤的心情,悲痛地吐血数升。

阮籍

阮籍如此,大名鼎鼎的名将费祎也是这样。公元244年,魏军张狂地向汉中进犯。形势十分危急,刘禅派遣费祎去迎敌救国。这时,“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别求共围棋”。本就十分危急的时刻,偏偏来敏还要赶上来凑一脚,意图从弈棋得知费祎是否镇定。

大敌当前,主帅镇定,是稳定军心的关键因素。事关国家存亡,就算内心焦急如焚,面上也得现出倜傥洒脱的镇定模样。可是,这种在危急时刻突如其来的下棋测试,对费祎来说是多么大的考验啊!

最终,费祎交出满意的答卷。面对来敏,费祎行棋如常,让来敏满意而去。质朴的黑白围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费祎的自信镇定、胸有韬略。试想,倘若费祎流露出慌乱情绪,左顾右盼不专注,会对军心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费祎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人还信奉“观棋知人”,因为棋局上的表现,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品行和才气。

减压与发泄,也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爱好围棋的原因之一。名相谢安,就曾在淝水之战中下围棋赌别墅,以这种镇定闲适的姿态来安定军心。

在进行围棋对弈时,士人们还可以发泄内心积压已久的暴力欲望。现实生活中,大家以高雅标榜自己,但在棋枰人生中,则可以将人“死的本能”展现一二,在对弈那酣畅淋漓的厮杀中,让内心的攻击性与彷徨感得以减轻。

有“玉人”美誉的裴楷,则用围棋演绎了他儒雅恬淡、温和如一的风采。

“无故加之而不怒”,裴楷这“玉人”即是如此。有一天裴楷下棋正投入、高兴,旁人劝喝酒他也顾不上沾一口。劝酒的人见状使出粗鲁手段,蛮横地拉倒裴楷不说,还把好好的棋子挥落一地。哪知十分狼狈的裴楷,却能不恼怒镇定自若,还悠然地捡起棋子复盘。

不愧为西晋重臣,爱棋的名士,裴楷在狼狈事件面前展现的淡定优雅,淋漓尽致地显示出其风神高迈、容仪俊爽的名士风度。

要说魏晋南北朝名士多少事,难有离开围棋成事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坐隐”的王坦之,有“手谈”的支遁,有“忘忧”的祖纳,还有“不管人间事,但消一局棋”的阮咸。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