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卫星是一种高科技设备,但是它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卫星的用途也各不相同,最为明显的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定位。同时这些卫星也可以监测地球变化的一举一动,而这些卫星的发射都是依靠火箭运载的,在今年的3月16日我国的长征7号甲运载火箭在发射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成功地把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这是2020年航天发射任务的第1次失败。
就在国人为此感到惋惜的时候,时隔24天,也就是4月9号,再次搭载印尼通信卫星的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再次失败,也没有成功的进入预定轨道,最终坠毁这是2020年的第2次火箭发射失利,而这两次失败,中间仅仅隔了24天而已。那么这两次为什么火箭会发射失败呢?给我国的航天带来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自从1996年经历了首飞开始,已经发射了67次,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它曾经还把嫦娥3号和嫦娥4号送到了月球的表面,它的存在可以说是我国航天领域发展的一大劳模。早在今年的1月和3月,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两颗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是非常成功的,其实这两次的失利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造之后,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的全长达到了56.3米,起飞时的质量是459吨,由于强大的运载能力它成为了我国通信卫星发射当中的首选。早在2009年的时候,火箭在发射的过程当中,由于三级火箭的推力不够,差点导致发射任务的失败,但是卫星还是凭借着自身的动力成功地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在2017年的时候,也有部分失败的案例,也是由于三级发动机出现了一场卫星,没能正式进入轨道,它并不像2009年那样幸运,凭借自身的动力成功进入轨道,而是随着火箭一同坠落。
作为一个对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火箭,已经成功,使用了20多年的时间,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高达94%,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而这两次的接连失败,对于我国的航天发展和科学家们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查缺补漏,将火箭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改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又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了。就像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是我国航天发展最困难的阶段,但是我们终究还是熬过来了,并且成为了世界的航天大国,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继续向前的脚步。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