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生產,就地查封!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通告:該局檢查組對上市公司長生生物(002680.SZ)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春長生”)開展飛行檢查,發現其在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的嚴重問題。

8千萬身價十年飆至55億,媒體起底長生生物的前世今生

8千萬身價十年飆至55億,媒體起底長生生物的前世今生

國家藥監局通告

國家藥監局迅速責成吉林食藥監局收回長春長生的GMP證書,責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涉事批次產品,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全部控制、查封。吉林食藥監局派出調查組進駐長春長生,立案調查違法違規行爲;國家藥監局則派出專項督查組,督辦調查處置工作。

這是新的國家藥監局今年4月成立以來,首次出手,重拳打假。國家藥監局專項督查組表態:“絕不姑息,堅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涉嫌構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機關予以嚴懲。”

同日,長生生物發佈緊急通知,要求派駐各省的推廣團隊立即通知轄區內的區、縣疾控機構、接種單位,要求立即停止使用長春長生的狂犬疫苗,對庫存產品立即就地封存,立即啓動召回程序。

當天,長生生物董祕趙春志回應媒體表示,“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銷售收入約佔長春長生總收入的一半左右,此次事件不涉及公司其他疫苗產品,現在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具體原因還不知道,等待相關部門調查結果。”

狂犬病的死亡率幾乎100%。1960年,巴西曾發生疫苗慘案,由於狂犬病毒滅活不徹底,66名接種者中18人死亡。對於此次長春長生的狂犬疫苗造假行爲,輿論大譁:“連狂犬疫苗都敢造假,簡直喪心病狂。”

7月16日,長生生物開盤即一字跌停,疫苗板塊集體低開。

原罪:“現金奶牛”賤賣內部人

長春長生,成立於1992年8月,1995年開始生產狂犬疫苗。2000年,人用狂犬疫苗(Vero 細胞)上市,公司生產車間首次通過GMP認證。它一度是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SZ)的核心資產,第一盈利大戶。

2003年12月16日,長春高新董事會通過決議,擬全部轉讓公司持有的長春長生59.68%的股權,每股轉讓價格爲2.4元。股權受讓方之一是時任長春高新副董事長、長春長生董事長兼總經理高俊芳,她受讓長春長生1734萬股股權,佔總股本的的34.68%,轉讓金額爲4161.6萬元;上市公司的亞太集團受讓長春長生1250萬股,佔總股本的25%,轉讓金額爲3000萬元。

資料顯示,2000年、2001年、2002年長春生物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45.9萬元、6002.7萬元、14679.1萬元,實現淨利潤526.6萬元、1004.7萬元、2634.4萬元,近三年來該公司的主要經營指標都是在成倍增長。特別是2003年下半年以來,該公司生產、銷售了流感疫苗250萬人份,流感疫苗始終處於脫銷狀態。其卓越的盈利能力和高速成長性,導致求購者趨之若騖,雲南、河北、四川等全國各地的企業紛紛前來洽談收購事宜,並報出了相當誘人的條件。其中雲大科技、福爾生物出價3元/股,結果反而未中。

長春長生出讓價就低不就高,曾讓長春高新陷入輿論漩渦。2002年,長春高新淨利潤737萬元,扣掉長春長生淨利潤2634萬元,其他業務實爲虧損。長春高新不顧業績虧損的壓力,敢於以8000萬元不到的價格賣掉利潤奶牛,讓人匪夷所思。

爲應付各方投訴,安撫市場情緒,經5個月的博弈,2004年4月,長春高新將長春長生的轉讓價提升到2.7元/股,最終確認高俊芳受讓1250萬股,亞泰集團受讓1734萬股。過了8個月,當年12月風波平息,亞泰集團又將484萬股原價轉讓,高俊芳、亞泰集團暗度陳倉,持股佔比恢復成原先的1734萬股、1250萬股。

2005年,長春長生營收1.26億、淨利潤3765萬元,無疑是一塊優質資產。出人意料的是,亞泰集團卻在2006年8月以2.8元/股全部轉讓手中的1250萬股,退出長春長生。至此,通過兩次蹊蹺的股權轉讓,長春長生成功私有化,被高俊芳牢固掌控。

據看看新聞Knews記者調查,今年64歲的高俊芳,曾爲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財務處處長,1992年長春長生成立,高俊芳即出任該公司副總經理,次年出任董事長,併兼任總經理。1996年,母公司長春高新上市,高俊芳又晉級爲長春高新副董事長。長春高新2001年和2002年年報顯示,作爲國企高管,高俊芳年薪先後爲5.98萬元、8.4萬元(含稅),而收購長春長生1734萬股股權需支付4161.6萬元,如此大一筆股權收購款從何而來?

借殼:十年8000萬變55億

帶着“原罪”,長春長生演變成高俊芳與丈夫張友奎、兒子張洺豪共同掌控的家族企業,業務逐步擴大,同時具備生產病毒疫苗、細菌疫苗能力,成爲國內流感疫苗前三甲之一。

2015年7月,憑藉國內首批自主研發流感疫苗、人用狂犬疫苗(Vero 細胞)、甲肝減毒活疫苗的光環,長春長生借殼江蘇連雲港的上市公司“黃海機械”,成功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之後,上市公司證券名稱從“黃海機械”變更爲“長生生物”。

根據借殼方案,十年前8000萬元買進的資產作價55億元,100%置入上市公司,置出黃海機械原有4億元資產,由上市公司向長春長生股東定增股份購買。交易完成後,高俊芳、張友奎、張洺豪家族合計持股33.70%,成爲長生生物實際控制人。

資料顯示,高俊芳目前任長生生物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兒子張洺豪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丈夫張友奎任副總經理兼銷售總監。

長春長生,自此則成爲這家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高俊芳亦出任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

2016年3月,山東警方破獲案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25種兒童、成人疫苗未經冷鏈存儲運輸,銷往24個省、市,是爲駭人聽聞的山東疫苗事件。事件發生後,國家修訂疫苗流通、接種管理條例,疫苗流通格局大變,由“經銷爲主、直銷爲輔”,轉變爲“直銷模式”。疫苗流通體制變革,消滅了中間環節,疫苗出廠價大幅上漲。

長生生物旗下在售產品包括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共有6個品種。2017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了15.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5.66億元;其中疫苗銷售的營業收入爲15.39億元,對應的營業成本僅爲2.09億元,毛利率達86.44%。

2018年一季度,長生生物淨利潤同比大增72.22%。

Choice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15日滬深兩市中的37家生物醫藥公司2017年的平均銷售毛利率爲66%,其中有17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超過了70%。長生生物的銷售毛利率,位列在上述37家公司中的第7位。

數據顯示,2018年1月2日,長生生物的收盤價爲14.39元/股,對應總市值爲140.11億元。今年以來,長生生物股價不斷上漲,股價最高達到了29.99元/股,對應總市值暴漲超過1倍。在醫藥股當中,它是衆所周知的“大明星”。

黑天鵝事件非首個“污點”

作爲長生生物的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號稱是國內少數能夠同時生產病毒疫苗和細菌疫苗的企業之一,是中國最早獲得許可採用細胞工廠技術生產甲肝減毒活疫苗的疫苗企業。目前在售產品包括凍幹水痘減毒活疫苗、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凍幹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和ACYW 135羣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其中,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2012年上市。該疫苗上市首年,實現銷售額2460.83萬元,僅佔長春長生整個主營業務收入的5.70%。到2014年,該疫苗的銷售達到2.12億元,佔比躍居達到34.36%,成爲該公司銷售額最大的單品種疫苗。2015年前3個月的時間,該疫苗的銷售額仍可以達到7370.89萬元,佔比仍達到47.10%。2017年,簽發355萬人份,同比增長101%,佔全國簽發量的四分之一,佔長春長生總收入的一半。

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屬於二類疫苗,即接種費用由受種者承擔。相對由政府實施招標採購的一類醫療,二類疫苗企業定價空間相對較大,因此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但由於工藝複雜,以及國家資質審批嚴格,國內可以生產狂犬疫苗的企業並不多,主要供應商除了長春長生,還包括遼寧成大、廣東諾誠、遼寧依生等企業。

然而,長春長生此次被收回GMP證書,就意味着公司目前無法生產相關疫苗,預計短期內或給長生生物的業績造成影響。2017年全年,長春長生實現營業收入15.39億元,淨利潤5.86億元。而整個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5.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6億元。

事實上,長生生物的“高成長”,一直以來都受到外界的質疑。2016年、2017年,營收分別爲10.17億元、15、53億元,研發投入4300萬元、1.22億元,佔比4%、8%,遠遠低於行業龍頭沃森生物同期53%、50%的研發佔比。

這次黑天鵝事件並非長生生物借殼上市以來的首個“污點”。2017年11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長生生物25.26萬支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產品,責令上報2批次不合格疫苗出廠檢驗結果。“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即疫苗沒有免疫效果。

長生生物隨即公告,雖然百白破疫苗可能影響免疫效果,但對人體安全性沒有影響;“問題疫苗銷售收入只佔83萬元,對生產經營毫無影響”。當時輿論評論長生生物此舉表示,一方面,不說疫苗有沒有“效果”,只說是不是“安全”,避重就輕,偷換概念;另一方面,把問題限定在一個批次,心存僥倖,逃避整改。“而原食藥監總局的板子高高舉起,又輕輕鬆下,罰酒三杯,根本起不到警醒的作用。”

2018年3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焦紅出任新成立的國家藥監局局長,“重拳出擊、重典治亂,加大違法違規行爲打擊力度”成爲國家藥監局成立之後的五件大事之一。長生生物撞在焦紅的槍口上,一旦生產造假坐實,作爲高管的高俊芳、張友奎、張洺豪一家人,或將面臨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