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奥匈帝国崩溃,斐迪南也不得不重回戴姆勒公司旗下,继续从事赛车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斐迪南·保时捷最初的工作与汽车本无太大的关联,直到1898年,23岁的他才以其发明的电机运用于轮毂之上,得以进入路德维希·洛纳所主持的电动汽车项目组。

斐迪南·保时捷的故乡今天虽已被划入了捷克共和国的境内,但若从籍贯上来看,斐迪南出生之时与鼎鼎大名的独裁者希特勒都是奥匈帝国的公民。

1893年,同样出身寒门的斐迪南,和日后的希特勒一样,只身来到维也纳寻找机会。不过与家中还有几分薄财、而还敢于去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的希特勒相比,铁匠世家出身的斐迪南无缘继续深造,年仅18岁便以“学徒”的身份在贝拉爱格电子公司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 1934年,斐迪南·保时捷(最左)

斐迪南·保时捷最初的工作与汽车本无太大的关联,直到1898年,23岁的他才以其发明的电机运用于轮毂之上,得以进入路德维希·洛纳所主持的电动汽车项目组。1900年,首款“洛纳-保时捷”电动汽车终于在巴黎世博会上首次亮相了。

路德维希·洛纳和斐迪南当时所做的工作,有点类似于21世纪初两个美国人——马克·塔彭宁和马丁·艾伯哈德所创办的“特斯拉汽车公司”。但即便是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纯电力驱动的特斯拉汽车仍面临着续航距离较短、充电时间较长等问题。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洛纳—保时捷”电动汽车自然更无法解决。在穷尽心智也无法实现突破的情况下,斐迪南首先转向了开发“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后来则干脆以汽油发动机为主,将电池组减小到仅能启动发动机的水平,不再赋予它们驱动车辆行驶的能力。斐迪南的这一妥协,无意之中却催生出一款跨时代的产品。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由其所研制的新型汽车,凭借着大功率的汽油发动机和轮毂电机所带来的良好操控性,轻松蝉联了数届奥地利汽车俱乐部所举办的拉力赛。1905年末,在赛车领域已小有名气的斐迪南被德国工业巨头戴姆勒重金挖脚,离开了贝拉爱格电子公司。

德国人之所以如此看中斐迪南,很大程度是因为此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室热衷赛车。1909年,德国与奥匈联合举办的“亨利王子杯”柏林—慕尼黑拉力赛正式拉开了序幕。斐迪南带着其设计的85匹马力、流线型车身的“亨利王子”型赛车欣然前往,结果却只屈居第二。斐迪南知耻后勇,随即痛下苦功,终于在次年派出三辆自己设计的赛车,包揽了第二届“亨利王子杯”的前三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斐迪南投身军旅。不过此时已经誉满业内的他,不用在前线的战壕里摸爬滚打。1914年,斐迪南被奥匈帝国任命为斯柯达兵工厂的技术总监。为了服众,战争期间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还特意给斐迪南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从此之后,一天正经大学都没上过的斐迪南便始终被尊称为“保时捷博士”。

可惜,斐迪南和希特勒的努力都未能挽回同盟国的败局。随着奥匈帝国崩溃,斐迪南也不得不重回戴姆勒公司旗下,继续从事赛车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不过此时欧洲各国都饱受战争的摧残,“亨利王子杯”那样的远距离拉力赛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诸如“环西西里岛拉力赛”之类的短距离、复杂地形的赛车比赛。斐迪南为此开发了多款超短轴距赛车,以保证优良的操控性和过弯能力。

与此同时,斐迪南也敏锐地意识到,在战争的刺激之下,各国汽车工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汽车也终将不再是贵族巨贾的专利,将成为千万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必需。为此在戴姆勒与奔驰公司合并后不久的1929年,斐迪南向公司董事会提议开发低成本的小型家用轿车,但他的经营理念却显然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高大上的精品化思路背道而驰。几番协商无果之后,斐迪南愤然离职。

1930年,斐迪南在德国当时的汽车工业中心斯图加特成立“保时捷工作室”。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