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大量印刷钞票,再加上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造成国统区的经济崩溃。当时,拿工资需要一麻袋一麻袋去领,国统区特别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物价飞涨,粮米价格一天一个价,下午和上午的粮价都会有所不同。显然,货币超发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经济危机,结果导致就是恶性通胀。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危机,拿出了4万亿投资计算,和10万亿天量信贷,这不仅是导致了2008年的物价一度达到6.9%,而且货币宽松虽然一时起到了让经济起死回升的效果。

  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增发货币,是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通过不断印钱来解决各种危机,就会出现“货币超发”,从而导致国家经济最终崩坏,引发国内经济危机。

  要知道货币本质上仍是商品,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货币供给不断增加的时候,货币的价格无疑会不断下降,钱越来越不值钱,自然而然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大量的资产泡沫,使得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困境。

  通过不断印钞来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津巴布韦,最终连印钞的钱都拿不出来,导致经济彻底瘫痪。

  印刷货币是一个国家的权利,相应的也代表着国家信用。

  对于国内来说,不断印钞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理论上,国家可以通过印钞把国内全部资产变为国有。

  对于国际来说,疯狂印钞的货币,汇率很难保持稳定,贬值是唯一结果。由于不断印钞导致的货币贬值,使得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货币也很难被其他国家接受。

  关键在于,在一些国家,政府没有办法控制住危机,也不想控制危机,而只想用泡沫维持经济的暂时繁荣,结果,货币越发越多,泡沫越来越泛滥,危机越来越严重。直到泡沫已经无法再维持的地步,只能任凭泡沫被刺破,经济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之中。所谓的恶性循环,在这些国家,是最典型不过了。

  比较突出的是,发展中国家滥发纸币还会导致本国货币被外币取代,即经济学上所说的“货币替代”。民国后期,通商口岸城市的居民但凡有点办法,都会努力兑换美元或黄金;1980年代以来恶性债务危机期间,拉美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美元化”。津巴布韦也废除了本国货币。

  所以,对货币发行,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购买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限度地发行货币,既不能因为担心通货膨胀而置企业于不顾,过度严厉地控制货币发行,实行不切实际的货币紧缩政策。也不能为了一时之需,滥发货币,导致货币泛滥,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