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很多场合,宴会是必不可少的,宴会可不仅仅是吃饭,而是另有目的。例如著名的“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都极具政治色彩。但还有一种宴会,是一种团圆美好,例如唐朝时期,科举发榜之后,由皇帝授权礼部,宴请文状元和武状元共吃一席,称为“鹿鸣宴”。康熙晚年,号称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举办著名的“千叟宴”,成为一时佳话。康熙举办千叟宴时,有一人迟迟未到,康熙说:他不来,不开席。此人,就是李光地。

清朝康熙年间,陈廷敬、张英、于成龙等汉臣辈出,但若论康熙信任,李光地在汉臣中最得宠信。李光地是清朝名臣,有部分文学作品说康熙曾想把女儿嫁给李光地,这并不符合史实,李光地比康熙大13岁,康熙虽然欣赏李光地的学问,但不至于把女儿嫁给他。

康熙九年,康熙刚刚亲政不久,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李光地当年中了进士(二甲第二名),才华出众,康熙把他留在翰林院,做自己的侍讲学士。三年后,康熙让李光地担任科举陪考官。古代科举会试三年一次,李光地刚中了进士,就在第二次科举中担任考官,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李光地真正让康熙交心的事情,发生在康熙十三年,当年李光地回老家福建探亲,正值“三藩”之一的耿精忠谋反。李光地一方面假意投降耿精忠,另一方面写了一份密折,藏在一个蜡丸之中,把耿精忠的具体情况详细写下了,偷偷派人送给康熙。这份密折,让康熙知道耿精忠已经造反,为接下来平定“三藩之乱”做了一些准备。所以,从此以后,康熙认为李光地忠贞不二,是心腹之臣。

李光地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也做了较大贡献。当年康熙志在收复台湾,李光地力排众议推荐施琅为将。但施琅是郑成功的旧臣,康熙不信任他,李光地以身家性命作保,最终施琅大胜,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从此后,凡是李光地举荐的人,康熙都给于重用。例如张廷玉、朱轼等名臣,都是李光地推荐的。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60岁大寿,在畅春园举办一次声势浩大的宴会,邀请全天下的老者来给自己祝寿,因为参与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所以这场宴会被称为“千叟宴”。按照邀请名单,这场宴会共邀请90岁以上老人33人,80岁以上的有500多人,70岁以上者更多,包括皇室宗室、退休官员、老百姓等。但在开席前,李光地迟迟没到。

其实早在“千叟宴”举办的三年前,李光地已经退休回到老家福建,康熙特地让人邀请他来参加,李光地一路风尘赶到京城后,身上的疝疾发作,在参加宴会的那天早晨,一度晕厥,所以耽误了进宫的时间。礼部禀报康熙,说李光地还没到,康熙严肃的说:“李光地不到,暂不开席。”随后,李光地在儿子的搀扶下终于赶到,康熙亲自迎接,千叟宴正式开席。

康熙之所以一定要等李光地,是因为在康熙心中,李光地的地位无人可以代替。李光地是康熙的近臣,也是最懂康熙的人,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伤心不已,群臣都在避嫌,只有李光地入宫安慰康熙,康熙深感安慰。

纵观李光地的一生,在清朝可谓名赫一时。李光地死于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十分悲痛,派五阿哥胤祺亲自去扶棺,谥号“文贞”。雍正登基后,追赠李光地为“太子太傅”。李光地官场和文坛混的好,只是人品却一般,颇为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