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是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的长子,本来刘表死后,理应是刘琦接替其成为荆州刺史,然而由于那时候荆州军政大权掌握在上将军蔡瑁之手,而蔡瑁的姐姐又是刘表的夫人,刘琦的后母。因此刘表死后,蔡夫人的儿子刘琮顺理成章的取代了刘琦的位置,而刘琦为了避祸只能逃到江夏担任江夏太守。
在刘表死前,刘备已经来到荆州,希望与刘表联合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然而刘表此人心胸比较狭隘,虽然刘表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但却从不重用他,那么刘表为何不重用刘备呢?《三国志》里的记载是这样说的: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而刘琦与刘琮的荆州刺史之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展开的,刘表支持刘琮,而刘备则支持刘琦,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刘琦避祸江夏就是诸葛亮为他出的主意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当时诸葛亮也已经依附刘备了,所以,诸葛亮为刘琦支招就表明了刘备要插手荆州之事。
通过这件事,刘备对刘琦有了救命之恩,而刘备要的也是这个效果,刘备颠沛流离,急需地盘扩大实力然后与群雄逐鹿中原,荆州乃是富庶之地,刘表年弱不久将于人世,刘琦与刘琮之争恰好为自己带来了机会。
后来曹操发兵南下,刘琮原本想要投降,但手下傅巽的一番话让刘琮彻底丧失了斗志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

刘琮投降后,荆州大部被曹操所得,刘备逃往江夏去找刘琦了,关于这段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那么刘备逃到江夏后不久,刘琦就病了,但此时的刘备注意力不在刘琦身上,而是在东面的江东,曹操大军来犯,刘备一人根本抵挡不了,必须找一个盟友,谁呢?江东孙权!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赤壁之战后,除了北面的南阳郡(毕竟南阳郡在长江以北,曹操还是有实力保住南阳郡的)还在曹操手中之外,荆州实际上已经是一块无主之地了,本来东吴想要趁机占据荆州,无奈刘备接连使了两个计策,让东吴既想要入主荆州又不好意思下手,那么刘备使了哪两个计策呢?
第一个计策就是奏请朝廷,令刘琦出任荆州刺史,然后以刘琦的名义,出兵占据荆州。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根正苗红,是当时最符合荆州刺史的人选,刘备抬出了病入膏肓的刘琦,东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刘备就以刘琦的名义先后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
第二个计策就是示弱哭穷
刘备希望东吴能将南郡借给自己以此来发展自身实力,并且还能抵抗曹操,分担东吴的军事压力,此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已死,接替他的鲁肃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也深知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于是他也支持东吴暂借南郡给刘备。

刘琦的死非常的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他长期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整日的担惊受怕,身体积弱如此也不稀奇,有的人认为刘琦的与刘备不无关系,但小编个人认为刘琦之死与刘备无关。
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刘备对东吴使下的第一个计策,刘备是以刘琦的名义占据荆州的,刘琦一死,自己已再无任何理由占据荆州,而这也是刘备不想见到的,刘琦自身能力孱弱,荆州大事全由自己做主,有刘琦这个傀儡在手,自己对荆州的控制力牢不可破。
因此刘备才是当时天底下最不想让刘琦死去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