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如何面对"心理感冒"。关于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心理感冒",这里有三个小小的建议。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孩子突然开始流鼻涕了。孩子非常好动,平时基本很少感冒。我原本以为这次孩子的感冒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看到孩子连续吃了几天药之后,病况还是没有好转。
我问孩子感觉怎么样,孩子也只是没有精神地与我说:"妈妈,我没事,你别担心了我就是心情有点不好。我想,过几天,我可能会好点。"
如果孩子说出这样的言语,父母可能会对孩子的言语产生误解。孩子口中的"好点"根本不是指身体状况,而是指心理状况。也许孩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等自己好一点,是自己的心情好一点。
经过我与孩子的深入交流,我才发现,原来前几天,孩子的一个非常心爱的玩具坏了,再加上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孩子的心理状况就不太好。只是没想到,心理状态不佳竟然慢慢地延申到身体状态不好。
生理上的感冒可以通过药物医治,但是心理上的感冒却是需要通过通过爱与耐心来疏导。很多时候,心理上的感冒可以延伸到生理上的不舒服。
所以说,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另类的感冒,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视。原因是,若是父母处理不当,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心理方面的疾病,这可比单纯的身体伤害要严重地多。

首先,父母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心理感冒"。
"心理感冒"是由于外界环境、气候以及人际交往关系变化而发病。它的主要表现症状便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欲望和精神上的需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矛盾变化。
在心理上,孩子会出现比以往更多的消极情绪,比如说焦虑、愤怒、紧张、悲伤、恐惧等等;在生理上,孩子会表现出失眠、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心悸、咳嗽、流鼻涕等等状况。
简单一点来说,"心理感冒"便是有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感冒。父母看到孩子生理上的不良状况,可能会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小疾病,事实上,父母在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孩子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孩子的心理状况。
如今,抑郁症已经成为青少年最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儿童期重型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4?青春期上升到4?8?终身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0?青少年抑郁症可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学校表现、人际关系,使青少年自杀风险增加,使成人期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倍-4倍。

可怕的是,当孩子感觉到心理不适时,他们几乎很少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
只有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主动地去开导他们,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地走出灰暗。
那么,究竟为什么孩子出现"心里感冒"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呢?事实上,这与家庭矛盾有关。家庭矛盾越多,孩子出现"心理感冒"的几率就越大。
家庭冲突不仅仅只是包括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包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几乎每次父母发现矛盾,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有些父母甚至在吵架
时,还要把孩子拉进吵架的战场中,非要让孩子来指认究竟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几乎都是从学习还有孩子的行为习惯引发的。本质上,这与父母和孩子思想观念不相同有关。
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就成为了一件大事;而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父母眼中,就变成了一件大事。
其实,有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要积极地去解决这个矛盾。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在发生矛盾时,好好地解决矛盾,反而还能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加深亲子之间的联系。"心理感冒":带给孩子更多的心理伤害
亨·奥斯汀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孩子生活在一个主观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赋予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各种各样的意义。孩子也会有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也会赋予自己的生活某一种意义。
可见,决定孩子的未来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孩子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与此相反,"心理感冒"正在腐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为自己的生活赋予一层负面的意义。
具体来说,"心理感冒"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
1、 谈话话题过于单一,缺少沟通交流
有时候,"心理感冒"与生理上的感冒的表现是有相像之处的,孩子会变得
寡言、心情抑郁,他们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不愿意交流的结果便是,孩子与父母之间会缺少交流,亲子关系会变得冷淡。
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孩子谈话的话题过于单一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与孩子谈话的主题只有一个——"学习"。
学习确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父母只关注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就会给孩子带来带来一种错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在乎我,是不是只在乎我的成绩啊!"
与其谈论自己不喜欢的话题,不如直接不沟通,孩子很轻易地做出了决定。
2、 缺乏积极心态,患上心理疾病
表现地非常消极是"心理感冒"的主要表现,而消极的心理又是引发孩子心
理疾病的主要因素。

接着上面那一个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话题几乎都是学习,这就相当于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适当的期待是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动力的,但是,过多的期待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压力。
因为父母严格的标准,父母和孩子都会很容易地忽略掉自己的进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认同,孩子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
3、 缺乏耐挫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此外,"心理感冒"还会给孩子带来的一个影响是,孩子会缺乏一定的环境
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每一个挫折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也可以体现为孩子对于挫折的耐挫力。
患有"心理感冒"的孩子对于自己和环境都会带有一种悲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他们都表现出一种逃避的行为,更不要说勇敢地去面对了。用温暖和爱,治愈孩子的"心理感冒"
孩子出现"心理感冒",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没有人可以一直保持开心和快乐。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如何面对"心理感冒"。
关于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心理感冒",这里有三个小小的建议。

1、 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想法
上文也提到了,父母和孩子经常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产生矛盾,这主要是
因为父母与孩子的思想观念是不一致的。在矛盾突发的情况下,作为成年人,父母更要包容一些,要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想法。
毕竟,父母所谓的"小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大事情"。对于孩子喜欢的事物,父母不要抱有过强的功利性,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不能让孩子只满足父母的需求,而父母却不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
关键还是,父母不要过分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吧。
2、 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耐心地与孩子交流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时,父母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过于严格了,最近是不是没有关心
孩子的身体状况了,或者,孩子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沟通是很重要的,通过沟通,父母可以知道孩子的一些心理情况。只有找出真正的源头,父母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心理感冒"。
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如何孩子心情不好、不愿开开口交流,父母也要多些耐心和包容心。

3、 少些不真实的期待,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期待。
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心理感冒"几乎是由由于学习这个话题引发的。
比如说,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学习那么多的东西,他就希望自己周末的时候能和自己的小伙伴去玩耍,但是,父母却让自己周末的时候去上各种兴趣班。孩子几乎很难拒绝,因为父母总是与自己说:"妈妈做的都是为了你好!"
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太大了,所以父母总是不满足孩子得到的成就。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父母最好少一些不真实的期待,朵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就会发现,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
对于"心理感冒",父母必须要用自身的温暖和爱,让从消极、负面的状态中,走到积极、正面的状态里。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