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法雷爾的執教生涯並不出彩,不過他在短短兩個賽季間帶領降級的萊斯特城重返英甲的事例卻成功吸引到了紅魔管理層的注意力,當時的曼聯雖然仍在頂級聯賽,但他們無比需要一位合適的領路人帶領他們走上一個“由低谷至高峯”的過稱。就當巴斯比臨時出山帶領球隊之時,曼聯管理層注意到了剛剛幫助萊斯特城成功重返頂級聯賽的愛爾蘭主帥弗蘭克·奧法雷爾(Frank·O'Farrell)。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剛剛經歷完慕尼黑空難之後的紅魔曼聯可謂走到了隊史的最低谷時期:大半主力盡損、功勳主帥生死未卜、俱樂部上下人心不定······種種問題似乎要讓這支剛剛重現光明的超級豪門再次步入深淵之中。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巴斯比的獲救給予了紅魔上下重生的希望

辛運的是,球隊這一切輝煌的奠基者馬特·巴斯比(Matt·Busby)在這一場災難中奇蹟獲救,曼聯上下都將俱樂部重建的希望施加在了這位蘇格蘭傳奇教練身上。大病初癒的巴斯比最終也沒讓紅魔的球迷們失敗,在他的辛苦經營下,曼聯青訓營再次恢復了以往的輝煌,一大批優秀的年輕球員紛紛站上了頂級聯賽的舞臺,曼聯也就此逐漸走出了慕尼黑空難之後的陰影轉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喬治·貝斯特的出現緩解了曼聯的鋒線緊張

在以巴斯比爲核心的曼聯教練團隊不懈的努力下,類似於喬治·貝斯特(George·Best)、查爾頓(Bobby·Charlton)等青訓營成品也在這一時期逐漸成長爲歐洲足壇首屈一指的頂尖巨星,最終曼聯在60年代再次崛起登上英格蘭足壇乃至歐洲足壇之巔(1966-1967賽季拿到英格蘭俱樂部歷史上首個歐冠冠軍)。不過遺憾的是,在拿到歐冠之後曼聯的戰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主帥巴斯比也因爲身體原因在1969年正式宣佈引退,輝煌一時的“巴斯比時代”就此結束。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在巴斯比的帶領下,曼聯拿到了隊史首個歐冠冠軍

巴斯比的引退可謂給紅魔的管理層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他們在蘇格蘭名帥巴斯比的帶領下已經度過了25年,這位功勳主帥的離開毫無疑問對於球隊的軍心、引援效率等多方面因素都有了極大的影響;更爲重要的是,那一段時期曼聯的青訓質量也遠遠比不上巔峯時期,名揚天下的紅魔青訓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喬治·貝斯特這樣的天才球員了。

失去了巴斯比的曼聯該怎麼辦,當時沒有人能夠給出解決方案,無比迷茫的曼聯高層只能通過一個又一個頻繁的教練更迭來尋找答案,“後巴斯比時代”就此拉開大幕。本篇文章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論述曼聯在“後巴斯比時代”中的苦苦掙扎以及最終突出困境重獲輝煌的過程。

首任主帥--韋爾夫·麥克吉尼斯

巴斯比離開後,紅魔的管理層們第一反應是從現任的教練團隊中尋找一位巴斯比曾經的搭檔來進行接任,最終他們相中了巴斯比團隊中的一位助理教練韋爾夫(Wilf·McGuinness),後者當時只有31歲,比巴斯比剛剛來到曼聯時只小了3歲。曼聯管理層對於這位年輕的教練無比器重,他們希望曼聯能夠在韋爾夫的帶領下如當初一樣披荊斬棘重返巔峯。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巴斯比離開後曼聯的第一位主帥--韋爾夫

不過遺憾的是,韋爾夫要讓曼聯高層們失望了。當韋爾夫正式接受球隊主帥一職後,他才真正明白當時曼聯的內部已經有多麼的混亂了:俱樂部青黃不接、曾經的“神聖三傑”面臨分崩離析、球隊資金再次陷入窘境······種種難題讓這位剛剛上任的新任主帥幾乎感到窒息,韋爾夫後來對於這段往事的回憶往往都是“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韋爾夫在指導球員們

事實證明,韋爾夫在曼聯執教的失敗除了種種球隊本身的因素之外還有他自己的能力不足,儘管他在22歲因傷退役之後就一直跟隨在巴斯比身邊學習執教技巧,不過他似乎並沒有什麼統帥全局的能力,多年的學習並沒有讓他獲得巴斯比身上“敏銳觀察”“深度洞悉”的優點,僅僅只用了幾場比賽,韋爾夫單調的戰術與遲緩的調整便完全被其他球隊所摸透。1970年年末,忍無可忍的紅魔管理層最終解僱了韋爾夫。

韋爾夫的離開自然不能解決曼聯當時的頹勢,聯賽中的連續低迷已經讓不少球迷失去了耐心,種種對於管理層運營失敗的指責層出不窮,走投無入的紅魔高層爲了爭取更多的物色人選時間只好臨時請出原本已經退居後方的巴斯比再度出山。

短暫的奧法雷爾時期

就當巴斯比臨時出山帶領球隊之時,曼聯管理層注意到了剛剛幫助萊斯特城成功重返頂級聯賽的愛爾蘭主帥弗蘭克·奧法雷爾(Frank·O'Farrell)。奧法雷爾的執教生涯並不出彩,不過他在短短兩個賽季間帶領降級的萊斯特城重返英甲的事例卻成功吸引到了紅魔管理層的注意力,當時的曼聯雖然仍在頂級聯賽,但他們無比需要一位合適的領路人帶領他們走上一個“由低谷至高峯”的過稱。最終,在重金邀約之下,奧法雷爾在1971年6年中旬正式離開萊斯特城加盟了曼徹斯特聯。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奧法雷爾性格的軟弱註定他不能完全適合曼聯主帥這一職位

奧法雷爾的確是一位擁有無與倫比人格魅力的優秀主教練,不過他的人格魅力放在當時的曼聯顯然並不管用:彼時的曼聯雖然落寞,但陣中依舊擁有當年勇奪歐冠的“神聖三傑”,其中的喬治·貝斯特更是當時英格蘭足壇非常有名的“刺頭球員”。喜歡低聲細語的奧法雷爾完全沒有辦法震住這一批榮譽滿身的功勳老將,不久之後球隊的更衣室便鬧出了不少和主教練的矛盾,其中貝斯特放蕩隨性的處事方式更是讓奧法雷爾這位出了名的“老好人”無比頭疼。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奧法雷爾與喬治·貝斯特

奧法雷爾在執教曼聯期間暴露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便是他的臨場指揮能力,曼聯在1971-1972賽季前半段表現得非常出色,他們曾經一度以5分的巨大差距領跑積分榜,就當曼聯球迷滿心歡喜希望看到球隊重奪聯賽冠軍之時,奧法雷爾在爭冠的關鍵時刻多次出現指揮上的重大失誤,其他球隊也利用曼聯場上人員位置的不定成功在聯賽的最後時刻將其拖下水:曼聯在最後的2個半月中一場比賽沒贏(3平7負),直接從積分榜首名掉到了第8位。

奧法雷爾的猶猶豫豫徹底讓曼聯的高層對於他失去了信心,1972年12月19日,曼聯俱樂部董事會正式發佈公告宣佈解除奧法雷爾的主教練職位(3天前他們剛剛0:5慘遭水晶宮血洗),這位曾經帶領萊斯特城衝甲成功的名帥最終只在紅魔取得了30勝24平27負的尷尬戰績。

對於如今的曼聯球迷來講,奧法雷爾的確算不上一個歷史上多麼著名的球隊教練,不過在他執教曼聯短暫的一年時間中卻也爲球隊的未來發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筆,而這一伏筆便是他爲球隊高價引入了日後立下汗馬功勞的馬丁·布坎

忠誠不二的鐵血隊長

馬丁·布坎(Martin·Buchan)出生於1949年3月6日,他來自於蘇格蘭阿拉丁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布坎從小便具有極其出色的高空球爭搶能力以及優良的身體對抗能力,成爲職業球員僅僅三個賽季之後他便已經成爲了英格蘭足壇家喻戶曉的明星中衛,包括利物浦、利茲聯這些當時英甲的爭冠隊伍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最終布坎以打破曼聯隊史轉會記錄的12.5萬英鎊來到了落寞的紅魔曼聯,直到今天,這一樁轉會依舊是不少利物浦球迷始終無法理解的謎團。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布坎的加盟極大穩定了曼聯的後防

當時的曼聯正在奧法雷爾的帶領下處於風雨飄搖的不確定階段,隨着“神聖三傑”之一的丹尼斯·勞確定在1972-1973賽季結束後退役,曼聯的鋒線能力再一次受到了極大的下滑;而此時的喬治·貝斯特已經不值得信任,長期的放蕩不自律讓他的競技狀態一日不如一日;三叉戟中最爲穩定的查爾頓也已經來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傷病問題已經困擾了這位英格蘭頂級巨星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說,如果沒有布坎在後防線上堪稱現象級的優秀髮揮,恐怕曼聯在奧法雷爾離任之前就會遭受到降級的打擊。

儘管曼聯是英格蘭足壇乃至世界足壇歷史上最爲成功的足球俱樂部,但這家球隊絕對不是英格蘭歷史上戰績最穩定的俱樂部,曼聯在其歷史長河中多次遭遇到降級的尷尬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爲大家介紹截止到目前曼聯在頂級聯賽中的最後一次降級,這次降級和曼聯“神聖三傑”之一的丹尼斯·勞有很大的關係。

丹尼斯·勞的離開

在奧法雷爾因爲戰績不佳遭到球隊管理層的解僱之後,湯米·多切蒂(Tommy·Docherty)成爲了他的繼承人。相比於自己的前任奧法雷爾,多切蒂身上的責任只會更多--當時的曼聯無論從戰績還是人員配置較之巔峯時期都有了巨大的下滑,曾經輝煌的“神聖三傑”也已然威風不在,而引援資金的短缺也成了這一支球隊崛起路上的重大絆腳石。曼聯對於多切蒂上任的最重要一個要求便是盡最大可能將球隊帶回第一集團,這一個目標在當時的英格蘭足壇幾乎難倒了所有的主教練,除了多切蒂這位根本沒有人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多切蒂(右1)

遺憾的是,此次曼聯還是沒能等到拯救他們的那一位人物出現,多切蒂的到來還是沒能將曼聯此時的頑疾解除,恰恰相反,多切蒂上任後曼聯反而還遭受了進一步的人員損失,其中最讓曼聯球迷心痛的便是“神聖三傑”之一的丹尼斯·勞的離開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當時的丹尼斯·勞已經不再年輕

丹尼斯·勞(Denis·Law)是曼聯歷史上最偉大的前鋒球員之一,自1962-1963賽季從意大利的都靈隊轉會來到曼聯後,這位蘇格蘭傳奇前鋒在曼聯效力了整整11個賽季,他幫助曼聯度過了慕尼黑空難之後的低谷時期,也幫助曼聯成功拿到了俱樂部隊史乃至英格蘭足球歷史上首個歐冠冠軍。不過隨着自己的搭檔查爾頓在1973年正式退役,曼聯的鋒線水平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下滑,丹尼斯·勞儘管已經年邁,但也不願意繼續在曼聯效力,不久後他便轉投曼聯的同城死敵曼城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神聖三傑”中的丹尼斯·勞(左1)

丹尼斯·勞的離開讓無數的曼聯球迷傷心不已,不過相比於之前的幾個“叛徒”,紅魔球迷對於丹尼斯·勞的態度則顯得相當的寬容,畢竟這位蘇格蘭傳奇巨星將其職業生涯的最黃金時間段全部貢獻給了紅魔,如今落寞的紅魔似乎也已經不再適合這位頂尖巨星了,曼聯球迷也希望丹尼斯·勞能夠在職業生涯的最後時刻找到一家符合自己定位的球隊。

不過足球場上的事情總是讓人意想不到,這位曾經讓紅魔球迷歡欣鼓舞的功勳老將在不久後居然有一個完美的腳後跟進球親手將自己效力11個賽季的球隊推上了降級之路。

降級風波

失去了幾位關鍵球員的曼聯戰績則受到了更加猛烈的下滑,他們在整個1973-1974賽季幾乎都在爲了保級而苦苦掙扎,在1974年4月份一場英甲聯賽中曼聯坐鎮自己的主場老特拉福德球場迎來同城死敵曼城的挑戰,這場比賽只要曼聯輸球就鐵定降級。多切蒂在賽前爲了動員球員多次召開動員大會,儘管實力懸殊巨大,但曼聯球員們還是在這場比賽中做好了背水一戰拼盡全力的決心。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丹尼斯·勞終將在紅魔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比賽給曼聯最後一擊的人居然是曾經效力紅魔長達11個賽季的丹尼斯·勞,在比賽最後時刻,這位蘇格蘭傳奇前鋒接到隊友的傳中後用一記精彩十足的腳後跟射門完成了對自己老東家的絕殺,此刻老特拉福德的天空被陰霾籠罩,曼聯再一次降回了乙級聯賽。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丹尼斯·勞那一粒精彩的腳後跟入球將曼聯徹底推向降級的深淵

丹尼斯·勞在打進那粒對陣曼聯的絕殺球之後立刻要求主教練將自己換下,他拒絕了隊友們的慶祝,也用滿含深情的目光最後一次看向了效力曾經浴血奮戰的老特拉福德,就此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那場比賽後丹尼斯·勞正式宣佈退役)。在退役後的一次採訪中,丹尼斯·勞無比無奈地談到了多年前面對曼聯的那一粒關鍵進球:“我感覺無比的消沉,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安慰我,當時的我完全不想這樣,但我沒有任何辦法,我是一名前鋒,我在場上能做的只是盡一切可能去進球。

強勢崛起

曼聯的球員們沒有時間再去思考丹尼斯·勞的那一粒要命的進球了,他們的球隊在降回乙級聯賽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出人意料的是,球隊的主教練多切蒂並沒有因爲帶隊降級而遭到解僱,俱樂部充分理解當時球隊糟糕的陣容厚度,他們也將帶隊重返頂級聯賽的希望全部投注於多切蒂身上。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馬卡利成爲了紅魔在乙級聯賽中快速崛起的關鍵人物

在球隊降入乙級聯賽之前,當時尚處於降級邊緣的曼聯管理層以打破蘇格蘭球員轉會費記錄的20萬英鎊從蘇超的凱爾特人引入了蘇格蘭國腳前鋒馬卡利(Lou·Macari),這位前鋒也成爲曼聯在乙級聯賽中表現神勇出現戰績反彈的關鍵人物。爲了得到馬卡利,主教練多切蒂可謂是磨破了嘴皮,凱爾特人始終不願意輕易將球隊的主力前鋒馬卡利放走,他們最初提出的轉會費要求高達30萬英鎊,這樣的數字對於當時財政拮据的曼聯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多切蒂在這一時期便展現了自己強大的社交能力,通過種種曲折最終他還是成功和凱爾特人達成一致用20萬英鎊將馬卡利帶走。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皮爾森在球隊首個乙級聯賽賽季便打入17球成爲了隊內最佳射手

如果說多切蒂在來到曼聯的第1個賽季便帶領球隊降級讓他名聲蒙羞的話,帶領曼聯在乙級聯賽中的第1個賽季則讓這位教頭名揚四海。他堅決引入凱爾特人前鋒馬卡利的決定不久後便被證明無比正確,這位蘇格蘭前鋒在曼聯來到乙級聯賽的首個賽季和球隊另一名前鋒皮爾森(Stuart·Pearson)組成了讓無數後衛畏懼的“鋒線二人組”,其中皮爾森在那個賽季成功打入17粒進球幫助球隊在積分榜上遙遙領先;而花費20萬英鎊引入的馬卡利也沒有讓球迷們失望,這位球員的進球數儘管比不上皮爾森,但他在關鍵比賽中超高的進球效率成爲了曼聯面對強敵的重要法寶。

僅僅只在乙級聯賽待了一個賽季之後,曼聯便憑藉這堪稱完美的發揮在1974-1975賽季拿到乙級聯賽冠軍重新返回頂級聯賽,自此之後曼聯再也沒有降入過次級別聯賽了。

此次降級後的崛起成爲了曼聯戰績復甦的一個發起點,曼聯並沒有因爲重新回到頂級聯賽就停止繼續進步的步伐,在以皮爾森與馬卡利爲首的鋒線組合恐怖的進球效率之下,曼聯時隔多年再一次想英格蘭冠軍獎盃發動了衝擊。

兩進足總盃決賽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多切蒂慶祝足總盃奪冠

曼聯的再次崛起最大一部分體現並不來自於英甲聯賽,而來自於他們闊別冠軍已久的足總盃。在曼聯隊重回頂級聯賽的第一個賽季他們便重新打回了足總盃決賽,不過他們最終遺憾輸給了聖徒南安普頓屈居亞軍;1976-1977賽季曼聯再次打入了足總盃決賽,最終他們也成功在那個賽季的足總盃決賽中2:1擊敗如日中天的利物浦勇奪冠軍,要知道利物浦在1976-1977賽季不僅拿到了英甲冠軍,更是將歐冠冠軍也攬入麾下,能夠在如此強大的利物浦手下搶得一個足總盃冠軍,不得不說多切蒂在帶隊打盃賽水平的確了得。

不得不說,多切蒂在帶隊征戰盃賽中的表現的確是無與倫比的,他是足壇中非常典型的杯賽型教練(如今的斯科拉里、勒夫都是盃賽的一把好手),不過就當曼聯全隊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帶領球隊重現“巴斯比時代”的榮光之時,一樁徹徹底底的醜聞讓這位主教練在紅魔的生涯提前走到了盡頭。

多切蒂醜聞風波

在帶領球隊拿到時隔多年的又一個足總盃冠軍僅僅一個月之後,多切蒂意外地被曼聯官方宣佈撤職,當時沒有任何一位球員以及球迷明白俱樂部的這種做法,甚至有不少球迷自發來到俱樂部管理部門質問原因。在種種外界的巨大壓力之下,紅魔的管理層纔不得不披露出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在不久前,多切蒂被球隊管理人員無意發現和曼聯理療師布朗的妻子瑪麗同居已久,這件事情被曼聯管理層知道之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不久後曼聯管理層就決定將其解僱。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多切蒂完全有可能在曼聯取得更多的成績

可以想象,如果多切蒂能夠在曼聯繼續留任一定可以幫助這支球隊創造更加多的輝煌,畢竟當時的曼聯在他的調教下已經出現了很大程度的成績復甦,一大批優秀的年輕球員也正是在多切蒂的大力提拔下煥發了神采。但這種醜聞毫無疑問讓多切蒂本來輝煌的紅魔生涯劃上了一個巨大的黑點,多年之後曼聯球迷也不願意過多提起這位曾經的功勳主教練。

結語

多切蒂離開球隊之後,好不容易出現了成績復甦的曼聯再一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不久前在聯賽中保級的情形再一次出現在了紅魔的身上。可以說在七十以及八十年代前期的曼聯都飽受起起伏伏戰績的困惱,他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出現巴斯比執教期間那種穩定而充滿韌性的成績了。

詳解曼聯走出“後巴斯比時代”的發展軌跡:無奈降級,重獲新生

曼聯傳奇主帥--亞歷克斯·弗格森

進入80年代之後,如何保持有效的競爭狀態成爲了紅魔管理層繼續思考的一個重要難題,曼聯爲了尋找合適的接任者連續更換了好幾任主教練,不過他們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領路人。直到1986年,紅魔曼聯無意中迎來了他們球隊歷史上最爲偉大的主教練--亞歷克斯·弗格森(Alexander·Chapman·Ferguson),或者幫助曼聯進入了隊史最爲巔峯的時期,在此期間曼聯成爲了英格蘭足壇乃至世界足壇最成功的俱樂部,舉世聞名的“曼聯時代”就此展開。下篇文章小編便會從多切蒂入手,爲大家詳細解析紅魔曼聯是如何走出困境並且在弗格森的調教下走上另外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