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宋子文去世之後,宋美齡,宋靄齡和宋慶齡,在起初都表示,都表示要參加他的葬禮,但是因爲政治原因,這三個姐妹沒有一個人過來,宋子文這麼一個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居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不過,宋子文卻很反對宋美齡嫁給蔣中正的。

在民國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牛人,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生,同樣也是一個正國級的官員,在晚年的時候,卻因爲一次喫飯,結果被一根魚刺要了命,而在他的葬禮上,連一個親人都沒有,這個人就是民國的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宋子文。
宋子文他父親是個富豪,在民國的時候非常有名,而且和孫中山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早年的時候,他的父親宋耀如給他請了家庭教師,在1912年的時候,宋子文去美國留學,學校也是非常著名的哈佛大學,在畢業之後便進入花旗銀行工作,之後又攻讀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
宋子文的姐姐,宋慶齡嫁給孫中山,她妹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因爲他姐夫和妹夫的這層關係,所以宋子文剛一回國之後,就去了孫中山的元帥府當祕書,之後,他籌備了中央銀行,在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宋子文便被任命爲財政部長,掌握了中央的財政大權。
蔣介石上臺之後,宋子文的地位也變得更加牢固,在西安事變的時候,他和宋美齡一起去了西安,和平的解決了西安事變,在全民抗戰爆發之後,宋子文又被蔣介石任命爲行政院的院長,並且還是外交部部長,這可是正國級的官職,之後他多次去了美國,爲蔣介石爭取了很多援助。
在1945年的時候,宋子文去美國參加舊金山會議,他參與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後來又登上了時代週刊,1949年,蔣介石宣佈下野的時候,宋子文飛到香港,又去了巴黎,並且在1949年6月5日去了紐約之後,就長期定居於美國。
美國總統尼克松將宋子文去世的消息分別以電報的形式發給了宋家三姐妹,無人蔘加其葬禮
宋家有六個子女,個個非富即貴,不過由於政見不同,宋子文,宋美齡和宋靄齡,宋慶齡,他們的關係並不好,在晚年的時候很少有來往,在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用餐的時候,被一根魚刺直接卡住喉嚨,導致窒息死亡,享年77歲。
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將宋子文去世的消息,分別以電報的形式發給了宋家三姐妹。
宋慶齡聽到噩耗後,立刻準備動身前往。但是當時中美沒有建交,別說沒有飛機了,就算有,也沒有辦法直達。所以宋慶齡雖然答應了尼克松,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交通工具。
宋美齡聽到噩耗後,也是非常悲切,於是她乘坐私人飛機準備前往參加葬禮。可是當她走到夏威夷時,卻被蔣中正的一紙電報召回了臺灣。
宋靄齡雖然在美國,可由於宋子文極大的損害了孔祥熙的利益,也就是損害了她的利益。因此宋靄齡和宋子文一直沒有往來。所以當她聽說宋慶齡和宋美齡不能前往後,她也沒去參加葬禮。
這樣一來,宋家三姐妹最終再也沒能有機會相聚。
在宋子文去世之後,宋美齡,宋靄齡和宋慶齡,在起初都表示,都表示要參加他的葬禮,但是因爲政治原因,這三個姐妹沒有一個人過來,宋子文這麼一個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居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長時間,自己的妹妹宋美齡也步了他的後塵,在蔣介石死後,宋美齡去了美國定居,死的時候身邊也沒什麼人。
宋子文經濟學博士,宋慶齡嫁給孫中山後將宋子文推上政壇
對於宋氏家族來說,身爲長子的宋子文,的確是能擔當家族興旺的不二人選。
宋子文從小就有過人的記憶力,對數字尤其敏感。因此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他都入讀最頂級的學校。
比如他讀的上海聖約翰大學,雖然是一所教會學校,卻是當時整個中國最好的大學。
留學國外後,他先在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後來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經濟學博士學位。
在美國的時候,宋子文並不孤單,他的姐姐宋慶齡和妹妹宋美齡也先後來到美國讀書。雖然大家不經常見面,但彼此多有聯繫。可以說這段時間對宋家兄妹們來說,是一段愉快的時光。
誰也不會想到,將來由於政見相左,彼此之間會分隔幾地。
宋子文學成歸國後,先在盛宣懷創辦的漢冶萍公司做過一段祕書,由於他英語流利,很有才幹,很快便得到了器重。
再優秀的員工,在資本家眼裏也不過是個打工的。
雖然宋子文得到器重,但在當時,宋家並不算顯赫,因此他和盛宣懷的女兒盛愛頤發生戀情後,便因門不當戶不對,被棒打鴛鴦散,外派到漢陽分公司。
宋子文見戀愛無果,一氣之下乾脆辭去職務,轉投到華商業銀行做總經理。
在做銀行經理的那段時間,宋子文另外還創辦了信託業務等。也就在這一時間,他結識了不少社會名流和達官貴人。
對宋氏家族有着深遠影響的人,是宋家大姐宋靄齡。
宋靄齡是個很精明,懂得算計的人。她當初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嫁給比她大9歲的孔祥熙,就是考慮到可以藉助這個男人的財力和身份,改變宋氏家族在社會上的地位。
之後,在宋靄齡的舉薦下,宋慶齡接替她成爲孫文的祕書。
當時,孫文已經49歲了,而宋慶齡才22歲,兩人在工作中漸漸擦出火花,並決定結婚。
本來,男要娶,女要嫁,兩廂情願。
但由於男女年紀懸殊太大,引發了極大的反對聲。宋慶齡的家人,甚至以斷絕關係相要挾。不過兩人最終衝破層層阻撓,還是結爲了革命伉儷。
誰也沒想到,把宋子文推上政壇的第一個人,就是宋慶齡。
1923年,孫文在廣州建立了陸海軍大元帥府。
宋慶齡深知宋子文的才幹,便向孫文舉薦了他。
宋子文到了廣州後,擔任孫文的祕書。後來在中央銀行籌備期,他被任命爲代理行長。
當時的廣州經濟混亂,金融體系弊病很多。宋子文上任後,引進西方先進的銀行管理制度,很快就將一團亂麻似的金融體系,整理得井井有條,而他也因此穩穩坐定了行長的職位。
孫文去世後,廣州國民政府已經創建。宋子文由於早期的加入,在國民政府中享有地位很高,不僅擔任財務部長、廣東財政廳長,同時他還兼任中央銀行行長。
在這期間,宋子文凸顯出他的理財能力。他不僅保障了政府的財政需要,同時還爲國民軍北伐提供了重要保障。宋子文也因此成爲政壇金融界的權威人士。
宋子文曾希望蔣介石一致抗日,在爭吵中,蔣蔣介石打了宋子文一耳光
1927年,宋美齡嫁給了在政壇上混得風生水起的蔣中正,成爲名副其實的“第一夫人”。
不過,宋子文卻很反對宋美齡嫁給蔣中正的。一方面他嫌蔣中正年紀太大並有過妻室;另一方面他瞧不起蔣中正的人品和學識,認爲他軍閥氣息太重。
然而大姐宋靄齡卻積極支持宋美齡嫁給蔣中正。她認爲蔣中正掌有軍權,很有希望一統中國。這樣一來,宋家就能實現軍權和財權結合,必然會更加顯赫。
宋美齡聽從了宋靄齡的建議,果斷地嫁給了蔣中正。
不過自此後,蔣中正和宋子文之間便生了芥蒂。
在政見上,宋子文和宋慶齡高度一致,曾數次聲討蔣中正。
但是蔣中正是個很有手腕的人,他先後查封了宋子文在上海的地產和財產。這一招讓宋子文只得放棄立場,最終投到了蔣中正的陣營中。
不過,宋子文依舊對這個姐夫很不滿意。
宋子文在南京國民政府中依然擔任財政部長一職,但是當時蔣中正發動內戰,一心剿共。打仗需要錢,但用錢需要通過宋子文。
宋子文對蔣中正並不言聽計從,因爲蔣中正支的錢不僅用來買武器,還用來收買地方軍閥。這樣一來,有些錢就會變得不明不白,這樣就會在財務上導致混亂。
本着負責任的態度,宋子文能推就推,態度上不情不願,這讓蔣中正很不滿。
隨着財政危機加重,宋子文找到蔣中正,希望他能改變剿共政策,一致抗日。沒想到由於政見相左,兩人發生了爭執。在爭吵中,蔣中正打了宋子文一耳光。這下,宋子文撂挑子不幹了,索性辭去了所有職務。
蔣中正倒不覺得可惜,他立刻就起用了孔祥熙。
姻緣:江西富商在廬山送給宋子文一幢別墅,還把美貌的女兒嫁給了宋子文
張樂怡出生於1907年,她是江西九江人,比宋子文小13歲。張家是江西九江有名的富商,張樂怡也是當時有名的千金大小姐。最關鍵的是張樂怡不僅貌美如花,而且知書達理,更因爲擅長英文而經常隨父親出入社交場合,是一位見過世面的大小姐。
張樂怡家是商人,而宋子文則是民國財政部部長,這兩個人平時沒什麼交際,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這要從宋子文遊廬山說起。1927年,宋子文前往廬山出差,他在遊廬山的途中喜歡上了廬山的風景,萌生出了想在廬山建一棟別墅的想法。
財政部長想在廬山建別墅,肯定有很多人巴結他。在當地官員的介紹下,宋子文認識了能在廬山建別墅的張謀之。張謀之就是張樂怡的父親,是江西有名的富商。二人很快就把建別墅的事宜敲定下來,宋子文也準備離開張家。
張謀之哪裏肯放過這樣巴結財政部長的機會,因此熱情地邀請宋子文留下喫飯。宋子文耐不住張謀之的邀請,只能同意留下來喫飯。喫飯的過程中,宋子文認識了張謀之的女兒張樂怡。前面我們說了,年輕時的張樂怡本來就貌美如花,而且身材高挑、談吐優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宋子文。
張謀之久經商場,哪裏會看不出宋子文的這點兒小心思呢?
當時的宋子文雖然高官厚祿,而且已經33歲了,但是卻一直單身。見到張樂怡後,宋子文的內心彷彿燃起了愛的烈焰,他主動與張樂怡搭話,而且還跟張樂怡的父親說晚上不走了,想順便再遊覽一下廬山。
張樂怡帶着宋子文一起遊廬山,就在遊廬山的過程中,宋子文禁不住,直接向張樂怡表白。而張樂怡也欣賞談吐優雅的宋子文,就這樣,兩個本來還是陌生人的青年男女因爲愛情走到了一起。1928年,34歲的宋子文與21歲的張樂怡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正式結爲夫婦。
解放在即,因與蔣不和,知道秋後算賬是早晚的事,宋子文最終選擇到美國終老
本來,宋子文對這個大姐夫沒有好感,也沒有矛盾。但是他看到孔祥熙一切唯蔣中正之命是從,就很生氣,曾公開評論說,當財政部長,和跟蔣中正當狗,沒什麼兩樣。
此後,宋子文故意和孔祥熙作梗,不僅在金融上處處壓制孔祥熙,還在人事上多有搗亂,這就導致了雙方的矛盾加劇。
最終,宋子文取得了勝利,重新奪回了財政部長及行政院院長的職務。而孔祥熙在氣惱之餘,也就和宋子文斷了往來。
1949年,解放勝利在即,蔣中正攜宋美齡飛往臺灣。而在抗日戰爭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宋慶齡,則打足了精神,準備參與新中國重建。至於宋靄齡則在孔祥熙下野後,雙雙前往美國隱居。
宋子文此時已經辭去了一切事務。蔣中正和宋美齡前往臺灣前,也曾邀請他攜帶家眷同往。但宋子文考慮到他和蔣中正並不和睦,以他對蔣中正的瞭解,知道秋後算賬是早晚的事。
1949年,隨着國民黨節節敗退,宋子文與張樂怡逃往了美國,並定居美國紐約。宋子文與張樂怡在美國過着淡然的生活,他們遠離政治場合,並且也拒絕了蔣介石讓他們回臺灣的邀請,夫婦二人把女兒培養成人後主要肩負起了照顧第三代的責任。
宋子文去世後,張樂怡一直與三個女兒生活在一起。對張樂怡來說,美國畢竟是異鄉,晚年的張樂怡一直想回大陸看看,尤其是她曾經生活過的廬山,不過,她的願望卻沒有達成。1988年,張樂怡去世,終年81歲。死後與宋子文一樣葬在了美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