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是汾酒改革“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关键之年,其业绩颇为亮眼汾酒在公告中总结道,在深化管理改革、实现战略投资突破、推进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工作是其取得业绩突破的主要原因。随着推进销售公司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力国际化布局等一系列动作开始“显效”,汾酒2019年的这场行业“进位赛”,看点十足。

4月26日晚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汾酒”)同时公布了2018年年报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汾酒实现营业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47.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54.01%。

2019年第一季度汾酒实现营业收入40.58亿元,同比增长20.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7亿,同比增长22.58%。

自两年前一纸“完不成任务,董事长走人”的“军令状”被签下汾酒的业绩一直为业界所牵挂。2018年是汾酒改革“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关键之年,其业绩颇为亮眼汾酒在公告中总结道,在深化管理改革、实现战略投资突破、推进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工作是其取得业绩突破的主要原因。

中高端占比提升全国化布局加速

除了被行业无数次提及的“汾酒速度”,近两年在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齐头并进,是汾酒得以高速发展的关键。

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单一以高端或次高端为主的品牌,在强大的品牌力支撑下,汾酒在次高端、中端、低档均有主力卡位,产品结构十分健全。根据其“两头带中间”的产品策略:青花(300-600元)高举高打竖品牌;玻汾(100元以下)稳扎稳打扩销量以此带动腰部产品老白汾(100-200元)迅速推进。

作为打开省外市场的主力,青花系列对汾酒战略重要性可谓“当仁不让”。从产品层面来看,2018年汾酒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高端产品占比增加是净利润大幅增加的主因。

回顾整个2018,引入华润战投、实施股权激励两件“大事”的完成,为汾酒改革之路扫清了最大障碍。今年春糖期间,汾酒对外透露,2018年公司大单品增速较高,终端数量增长了14万家到30万家,今年预计达到50万家左右。此外,今年将加快改革落实,积极落实与华润的战略协同,建立健全员工的薪酬机制,加速启动华东市场。

对汾酒而言,大力拓展省外市场也是当前重大转型之一。经历了与华润的“磨合期”,随着战略协同不断深入,汾酒的全国化布局将迎来“爆发”。目前,华润雪花和汾酒共同处于品牌升级的高速增长阶段。华润雪花此前便收购喜力在华业务,力图突围中高端市场。与之相似,汾酒提出要在2020年将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从40%提升至70%,进入白酒第一阵营。

如今省外市场在汾酒的业绩中已经占据了愈发重要的地位。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更是表示,要举全公司之力,加速拓展省外市场,重点要“过长江、破华东、占上海”。动词的力度可感知决心的迫切。

激励考核机制也是汾酒营收指标大增的原因之一。多位汾酒内部人士透露,自从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责任状后,内部风貌焕然一新。

2019年将在6大方面发力,确保营收增长20%以上

大魄力、神布局、强判断。混改启动以来,汾酒演绎了一个老牌名酒为复兴狂飙的青春形象。“对当前的汾酒而言,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同时汾酒还处于改革窗口期,这是我们不可错失、必须把握的复兴良机。”此前的经销商大会上,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说道。

对于最受外界关注的改革,常建伟曾公开表示,“汾酒的改革力度只会越来越强,开放的力度只会越开越大。”2019年,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的三年责任书即将迎来总检汾酒与时间的赛跑已经开始,这场行业“进位赛”将怎样打?

在年报中汾酒表示,2019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创新特色党建、加快改革落地、强化运营能力、提升发展质量”的年度经营方针,积极推动各项部署有效落地,全力打赢业绩攻坚战、行业进位战和改革落地战。2019年确保营业收入实现20%以上增长,并将在六大方面发力:

1、推进战略投资资源整合,切实提升公司效益;2、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推动公司市场布局;3、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强化汾酒品牌认知;4、持续推动科研创新,切实提升公司科技支撑能力;5、优化人才队伍管理,激发公司员工潜能;6、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公司价值管理。

从与山西省国资委签下“2017、2018、2019年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和20%”的军令状开始,汾酒便开始急速前行。

数据显示汾酒集团2017年酒类收入同比增长41.23%,酒类利润同比增长68.04%顺利完成目标;2018年汾酒集团预计酒类收入11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34%酒类利润同比增长57%。

连续两年超速完成任务目标,数字背后是大力变革的魄力。随着推进销售公司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力国际化布局等一系列动作开始“显效”,汾酒2019年的这场行业“进位赛”,看点十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