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最有名的商人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名气是来自于游走于政商之间,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最终却落得个革职抄家,郁郁而终。这样大起大落的悲情故事总是会被人津津乐道。

有人说,如果胡雪岩只要那“商人”,不要那“红顶”,是不是就不会落得革职抄家结局呢?但是你想一想,如果没有那“红顶”,胡雪岩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甚至连商人都不是!
在农耕文明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国,“士农工商”已被定性,商人是最低端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代中国商人们一旦有了钱,总是千方百计要买个官。再有钱,拥有金山银山,在别人眼里也只是个充满铜臭的奸商。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高,所以,有钱何不买官乎?
晚清第一首富伍秉鉴就是这样想的。只是,他花巨资捐个三品官,其下场也并不比二品胡雪岩好到哪里去,甚至还被人骂成汉奸卖国贼,最终在悲愤中死不瞑目。
2.

伍秉鉴是广东人,富二代。其父亲伍国莹从帐房先生做起,后来拥有了自己的洋行怡和行。伍国莹死后将怡和行传给儿子伍秉鉴时,怡和行在广东十三行中排名第六,生意蒸蒸日上。
怡和行在伍秉鉴的打理下,迅速成为十三行中的第一大行,伍秉鉴也成为广州商人领袖,当然,还顺便成为了那时候的中国首富——这只是一个小目标而已。

不得不承认,伍秉鉴是经商奇才,尤其具有敏锐的投资洞察力。美国独立后,他准确预见美国经济会崛起,于是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保险业务等等。伍秉鉴让他的一个美国义子成为代理人,在北美进行投资,比如泛美大铁路、密歇根中央铁路、密苏里河铁路等等,都能看到伍秉鉴投资的身影。
最牛的是,伍秉鉴的怡和行是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总代理。东印度公司的背景不用介绍了吧,这是一个牛X到飞起的公司,是当时印度殖民地的实际控制者,不仅能经商,调军队打仗都没问题!更牛的是伍秉鉴的怡和行还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伍秉鉴跟洋人们的关系非常好,其名气在欧美国家非常响亮,甚至比在中国更响亮。因为欧美国家崇尚商业化,对成功商人自然要高看一眼。而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国崇尚的是“仕”,读书也是为当官,当官能光宗耀祖、闻名乡里、声名远播……
伍秉鉴的人生悲剧大概也正是跟洋人关系太好。当伍秉鉴的洋人朋友们往中国卖鸦片时,伍秉鉴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了。
3.
1839年3月10日,这一天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的日子。林则徐来广州就是为了禁烟的。
这场禁烟运动,首当其冲便是伍家,虽然他们是做正经生意的,但英国人在商船上夹带鸦片这件事他们是知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林则徐将伍秉鉴的儿子伍绍荣狠狠训斥了一番,并要他转告外商交出鸦片。

三天后,伍绍荣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就化解此事。但林则徐来禁烟是认真的,不是上缴几箱鸦片就可以了事的。林则徐将伍绍荣逮捕入狱,伍秉鉴想救儿子希望可以用钱财换性命,而林则徐断然拒绝:“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
最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当众销毁了近2万箱鸦片,其事态也由此恶化,中英关系降到冰点。

1840年6月,我们都知道了,爆发了鸦片战争。当伍秉鉴得知爆发战争吓得瘫倒在地,他此时恐怕后悔了当初不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英国船只夹带鸦片。
鸦片战争大清被打的很惨,全国一片哀鸿,伍秉鉴被骂成汉奸、卖国贼,被骂成洋人的帮凶。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方需向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清政府让伍家出100万银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银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银元。

而实际上,伍家不仅仅出资了100万银元。鸦片战争后,伍家先后捐了1600万白银,这几乎是伍家大半资产,但这也没能洗脱伍秉鉴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4.
国家、家族命运的巨大变故,让伍秉鉴心如死灰,他本来想移民美国一走了之,因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不得不作罢。1843年9月,风烛残年74岁的伍秉鉴在他豪华的伍氏花园中去世。

伍秉鉴的儿子伍绍荣,他所得到的骂声比他父亲伍秉鉴更多。他在1863去世时,广州市民欢呼“死一大汉奸”。而在此前不久,伍家的怡和行因为一场大火,所有财富依然付之一炬。一个中国首富之家(甚至是世界首富)就这样沉寂于历史之中了。
中外逸闻秘史、百年历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异事件 | 大嘴侃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