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是四川樂山市非常知名的一個景點,是我國的5A級景區。大佛是彌勒佛的一個坐像,高達71米,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石刻佛像。每年前往這裏遊玩的遊客非常之多,都想去這裏見見大佛的真容。不過就有遊客遊覽完樂山大佛之後,回家將所拍攝的照片放大一看,竟發現了佛像頭上的祕密。

樂山大佛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開鑿於唐玄宗時期,直至唐德宗時期才正式完工,歷經90年,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才鑿刻完成。在大佛左右兩側的巖壁上,還有兩尊護法天王的石刻雕像,與樂山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爲了讓遊客可以近距離的觀看大佛,在大佛的左邊,還開鑿了一個凌雲棧道,全長大約500左右。

就有遊客遊覽完樂山大佛之後,回家放大照片發現了佛像頭上除了螺髻之外,還有一些溝壑和窟窿。這些溝壑和窟窿是因爲風雨的侵蝕所造成的嗎?其實並不是。大佛之所以歷經千年依然保存完整,正是因爲這些溝壑和洞孔的原因。

大佛因爲鑿刻於峭壁之上,肯定就會存在排水的問題,如果積聚了太多的水在大佛身上,時間一場肯定就會受到侵蝕,導致大佛出現損壞。所以大佛在建造之初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古人在樂山大佛身上設計有一套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這些排水系統分別位於大佛的頭頂,耳背兩側和腰部兩側。

這些排水系統都是設計在比較隱祕的地方的,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正是因爲這些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樂山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大佛曆經千年依然不朽,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