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在华子的印象中,自己居住的这个东北小城只有过了“清明”之后,才算是踏踏实实到了春天。可以外出游玩踏青,享受春天的明媚阳光。但是在一早一晚的时候,还有些凉意袭人。有几位老年朋友问华子,在春季应当如何养生?

华子对他们说,中国老话讲的“春捂秋冻”、“春困秋乏”其中就蕴含着一定的养生道理。对于老年人来说,首先要做好“春捂”,其次还应该适当“春困”,多睡一会儿。

一、老年人春天要“春捂”

形容春天的气温,有一个词叫做“乍暖还寒”。指的就是春天的气温,如同小孩子的脸,变得极快,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很大。在大街上穿着半截袖的姑娘与穿着羽绒服的大妈可以“同框出镜”,春天是一个让大家“乱穿衣”的季节。

但对于老年人而言,春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春季突然降温的时候,总是医院的急诊室最忙碌的时候。有的老年人只是少戴了一顶帽子,结果被冷风一吹,头部受凉,体温下去了,血压就上来了,心脑血管疾病就出来了。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差,代谢慢,产热能力低,血管状态也不比年轻人,所以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平时有高血压及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保持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保暖。把头、手、脚都“捂”起来,可以避免因为受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二、适当“春困”多睡一会儿

以华子的工作经验,每天清晨在4点到7点之间,是老年人脑梗、心梗、脑出血等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间。为什么清晨会变成老年人的“危险时间”?因为人在刚刚睡醒的时候,心血管的负担最大

人在整夜睡眠的呼吸中会损耗许多水分,夜间肾脏也在工作,会滤出尿液,这些都会使血液浓缩,所以人体在清晨时,是血液最浓稠的时候。而随着起床活动,血压也开始升高。而春天的清晨气温较低,又会加重血压升高,所以会增加诱发疾病的危险。

虽然春天日出变早了,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不需要“日出而作”,春天起得太早对健康无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早晨醒了后,可以喝口水,稀释一下血液,然后回床上再多躺一会儿,让自己顺应“春困”,把睡眠时间延长一些。躲开清晨的寒冷,等气温升高后再起床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睡眠称为“眠食”,就是说睡觉与吃饭同样的重要,睡得足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而且人们常说“春季利于养肝”,人体的肝脏自身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但这种修复功能在睡眠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春季适当“春困”,多睡一会儿,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还有养生护肝的作用。

三、室外运动与多梳头

老年人本身钙吸收功能很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在冬天难以晒到太阳,使身体中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钙吸收进一步减少。所以经过漫长的冬季之后,春季里老年人应当增加室外活动,在午后阳光充足的时候,到户外做做运动,晒晒太阳。饮食中适当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疼痛。

在春季多梳头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梳头可以增加对头皮的按摩,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对大脑神经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可以缓解头痛、改善睡眠、延缓大脑的衰老。但梳头时要注意,木梳不要过尖,力度不宜过大,不要损伤头发和头皮。

总结一下,在春季,老年人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的刺激。起床也不宜过早,好好休息才能养护身体。有高血压的人,要多注意监测,如果有季节性的血压波动,要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