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皮車沒有空調,窗戶可以打開,那時鐵路上拉煤的車很多,有時車廂裏會很髒。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在中國客車空調化和中國鐵路大提速之前,“老綠皮車”是中國鐵路客車的標準塗裝。

“綠皮車”是中國鐵路20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國旅客列車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那時候的綠皮火車,車窗是可以打開的。)

綠皮車沒有空調,窗戶可以打開,那時鐵路上拉煤的車很多,有時車廂裏會很髒;

綠皮車人很多,一般都是民工,不過票價便宜,划算;每年帶着在外掙的錢,回家見父母親人或老婆孩子,都是滿滿的幸福。

(每一輛綠皮列車到站,都是小販們最忙碌,最幸福的時光。)

(八十年代的候車室。)

(車廂裏塞得滿滿的行李架,和擁擠的過道。)

(沒有座位,帶張小板凳或報紙座在地上。)

(由於速度慢,待在列車裏時間長,你或許會交到一些朋友。)

(那時能坐臥鋪的基本上應該都是“公家人”;1988年,法國攝影師閻雷攝於大同至北京的硬臥車廂。)

(春運時,購買車票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在異地他鄉打工的農民。)

(沒有坐位,這樣躺一會兒也很愜意。)

(在車廂裏,向對坐的旅客嗮娃也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

(非春運時間,綠皮車還是很空的,湊一桌麻將,聽着列車撞擊鐵軌的聲音,不知不覺就到家了。)

(送你一條哈達,表達我最誠摯的情意。)

(方便麪是綠皮車旅客最美味的食物。)

(買不起臥票,買不到座票,一家人擠在車廂過道里,也滿是幸福。)

(那時,抽好煙,打大哥大的人一般都會買張臥票。)

(從北京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在過道上對着鏡子剃鬍須。)

(座椅套臨時做個毯子;方法總比困難多。)

(媽媽用罐子給孩子接尿。)

(坐臥鋪車,總能遇到一些才藝雙全的女子。)

(廣州到成都的列車上,一對情侶擁擠在下鋪享受片刻的甜蜜。)

(擁擠的月臺。)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千與千尋》宮崎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