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在电影最后,对敖丙说了同样的一句话,让我们看见了父母的力量,爱的力量。一面是刚出生的孩子,一面是陈塘关百姓,作为总兵的李靖决定将哪吒关在家里,避免其“作乱”。

相信我们的都曾讨论过一个"小孩子",那就是去年火遍全网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

哪吒。


上映6天,累计票房破12亿元,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


时隔一年,再次重温,电影中的情节依然令我动容。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哪吒,是怎样把观众惹哭的呢?

01

天生的“魔头”,也是父母的心头肉

电影重塑了“李靖”“敖丙”“龙王”等角色,哪吒也与传统剧情所讲述的不大相同。他不是灵珠子化身,哪吒一出生就是个“魔头”,大搞破坏,烧坏了屋子,还差点伤到了陈塘关的百姓。

一面是刚出生的孩子,一面是陈塘关百姓,作为总兵的李靖决定将哪吒关在家里,避免其“作乱”。


被“关”在家里的哪吒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魔头”,命运却早已在他出生前就埋下伏笔。哪吒在出生前就被下“天劫咒”,三年后就会遭受“天雷”劫难,魂飞魄散。

跟世间所有父母一样,李靖夫妇将哪吒视作自己的心头肉,对他的出生,满怀欣喜,对他的未来,仍有期望。


电影里的殷夫人为了让百姓接受哪吒,每天帮助百姓斩妖除魔,忙中得闲还不忘陪哪吒踢毽子,

明知哪吒只有三年的时间,却也努力让哪吒能快乐地度过。


而作为父亲的李靖却对哪吒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他想让哪吒拜师学艺,

不想让哪吒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02

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一身铠甲

一出生就注定是魔王的哪吒,并没有被父母抛弃。

虽然李靖总是很严厉地对待哪吒,但是当哪吒因抓妖“闯祸”,而遭到陈塘关百姓的误会后,李靖并没有像以前的故事中那样斥责哪吒,而是相信哪吒,并且想办法还哪吒清白。


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为了让哪吒振作精神,李靖夫妇不惜“撒谎”,称哪吒是灵珠转世,想让哪吒知道斩妖除魔是使命。

这样的“骗”,是爱,是期待,也为哪吒撑起了一片天。让哪吒重振精神,去学习新技能,去提升自己。


和李靖一样对儿子寄予厚望的,还有敖丙的父亲。

作为“灵丸”转世的敖丙,一袭白衣,温润如玉,拥有一个纯良的心,但肩负着整个龙族的前途,他不得不向陈塘关百姓痛下杀手。


哪吒与敖丙的决战

电影里我们为敖丙痛心,本该自由的龙族却都身处深海炼狱,他们饱受煎熬的命运也令人唏嘘。

古云“龙怕揭鳞,虎怕抽筋”,可是龙王可以亲手拔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龙鳞,在敖丙出战前,为他披上了最坚硬的战甲,护儿平安。


披上“万龙甲”的敖丙

这个至美的镜头,却让人感到沉重,龙族拔鳞切肤的疼痛,让很多父母感同身受。

孩子们的未来,无疑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永远的软肋。

03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最打动我的是李靖夫妇对哪吒所说的话:

“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永远不要放弃。”

哪吒在电影最后,对敖丙说了同样的一句话,让我们看见了父母的力量,爱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贯穿着电影的始终。

李靖夫妇的“连哄带骗”,太乙真人的悉心教导,敖丙的侠义协助,哪吒内心的坚冰在逐渐融化。

一开始,哪吒的想法是

“既然他们把我当作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看”


而让哪吒彻底打破成见的关键因素,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天劫来临之前,得知自己是“魔丸”转世的真相,面对不公的命运,哪吒解开乾坤圈的桎梏,彻底释放自己的“恶”,失去意识的他和师父、父母大战,肆意妄为。


失去希望的哪吒却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父亲曾在三年前为自己四处寻找改命的办法,甚至在三年前就做好了要代自己受“天雷“的准备。

哪吒爸爸和大多数爸爸一样,平时看起来不苟言笑,对待孩子非常严格,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孩子有着最深沉、动人的爱。

如山的父爱让哪吒重燃希望,回到了父母的身边,顶起那压向陈塘关的冰山,为拯救父母、拯救

陈唐关

百姓而战斗。

能融化叛逆的,只有“爱”。

最后哪吒打破了误解和偏见两座大山,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保护陈塘关百姓的哪吒

电影里的哪吒,并不是天生正义的孩子,他有点坏,有点叛逆。但在父母的引导下,最终也走向正途,冲破了自己“魔丸”转世的命运,保护百姓,造福人民。

电影中哪吒一生是坎坷的,但父母对哪吒小心翼翼的呵护,哪吒表面的叛逆与内心的纯真,打动着每一个人。

跳出电影,回想一下,其实哪吒一家就和现实生活中的家庭一样——

父母的付出,总会被正在成长的孩子看见。

孩子的成长,也总会照亮他未来的人生路。

哪吒的故事能够引起如此强大的情感共鸣,正是源于这样的现实基因,让我们看见了

父母永不声张的亲情、言短情长的付出,感受到了孩子的勇气与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