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沈尹默書法特點還包括他用筆的時候非常自由灑脫,所以他的整篇作品給人的感覺彷彿是行雲流水一般,筆勢筆力跌宕起伏,字體粗細相宜,濃淡相間,其中有些地方還繼承了歐陽詢的韻律,也有一些趙孟頫的風骨。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復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爲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佈,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草書的行筆及草書藝術的審美簡述:

草書中,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在轉角時圓筆較多,鉤畫筆變化較多,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點畫相連也可以處理爲豎畫和橫畫。草書同樣也具有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對於草書形質的重要性的使轉,就是線條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的過程。所謂形質,就包含骨力在內的一種書體基本架構支撐。草書呈現骨節點濃縮了草書的形質之美,是草書的點睛之處,而點劃流暢使情性通達賦予了草書的神采之美。使轉的目的就是爲了增加書法的立體感,筆鋒在運動時始終保持主鋒(中鋒)在筆畫的中心,副毫在筆畫的四周,這就叫中鋒行筆。

草書書法藝術作品鑑賞從古到今都是一項複雜的審美評判過程,也是衆口難調不一的問題。即使歷史上公認並被譽爲書聖的王羲之,唐代大文豪韓愈也曾批評說“羲之俗書呈姿媚”。那麼,這麼個鑑賞審美評判究竟有沒有審美標準和規律可循呢?回答是肯定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生活、學習、工作、社會交往中每每見到一幅書畫作品,往往分不出好壞優劣和品味,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其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問題隨着科學技術現代化程度和社會變革許多人已經不使用毛筆,毛筆在近一百年來基本脫離了實用,不斷走向了傳統文化純藝術,大家對毛筆的基本性能和古人總結出來的基本書寫法則感到陌生、荒疏、無助,甚至不可理解

沈尹默草書真跡鑑賞:

書者介紹:

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與李志敏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鑑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爲:"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臺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復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另外沈尹默書法特點還包括他用筆的時候非常自由灑脫,所以他的整篇作品給人的感覺彷彿是行雲流水一般,筆勢筆力跌宕起伏,字體粗細相宜,濃淡相間,其中有些地方還繼承了歐陽詢的韻律,也有一些趙孟頫的風骨。這種獨特的風格受到許多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欣賞。正是因爲沈尹默書法的具有這些特點,才讓他從衆多書法名家中脫穎而出,受到人們的推崇。

強從此中看書法,閉着眼睛慢慢睜。其二,更羨創成新魏體,排行平扁獨成名。自誇除舊今時代,千古真傳一腳蹬。其三,搖搖擺擺飛上天,釘頭鼠尾鉤相連。問君何以如此寫?各有看法邁前賢。其四,嘆我學書六十年,竟被先生走在前。書法之道真無邊,大膽創新驚張顛。”以此告誡年輕的學書者,不能急於求成。寫字是爲了給人看懂,要有規範,亂畫無法度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