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隔4年,央行再次進行基準意義上的降息。

今天上午,央行進行了40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年期MLF利率由3.3%下調爲3.25%,下降幅度爲25個基點。

這是央行自今年8月宣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與MLF掛鉤以來,首次調低MLF利率。

也是央行自2015年10月降低貸款基準利率以來,時隔四年之久,再次進行基準意義上的降息操作。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爲LPR改革後,央行啓動了貸款利率的並軌工作,原先的貸款基準利率已經被凍結,並最終會被棄用從而徹底離開歷史舞臺,而與LPR報價掛鉤的MLF利率,成爲事實意義上的貸款利率參考基準。

所以,此次央行下調1年期MLF利率0.25個百分點,是央行在4年前降低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後,再次調低貸款基準利率(雖然此基準不是彼基準,但實質上的政策意義是一樣的)。

2

央行超市場主流預期降息,原因在於排除豬價干擾,牢牢把握了穩增長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之間的主要矛盾。

那麼,央行爲什麼選擇在此時降息?

答案很明顯,因爲經濟太難了,需要央行降息來進行逆週期調節。

經濟有多難?低迷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消費、工業品PPI連續負增長呈通縮態勢、核心CPI低迷等等,以及製造業 PMI數據的繼續下降並且持續位於榮枯線以下,都在表明經濟還在持續下行,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底部在哪兒。

此前,市場上主流觀點認爲,由於豬肉導致CPI大幅提升,出於對通脹的擔憂,央行在相當一段長時間之內並不會降息。

不過,央行還是堅持了矛盾思維,把握住了主要矛盾。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經濟不斷下行和穩增長之間的矛盾。

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經多次分析過,高層在10月14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對經濟運行的判斷用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體經濟困難突出,國內需求疲弱”的描述,這是一個比較悲觀的判斷了,說明高層對穩增長的擔憂非常突出。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就不難理解央行爲什麼會超市場主流預期開展這次降息操作了。

當前高層的經濟工作思路,主要還是“六穩”,也即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注意看,這裏面並沒有穩物價或者說是穩豬價的提法,因爲核心物價指數並不高甚至是通縮。

所以,研判經濟形勢和政策形勢,要抓住主要矛盾,尤其是高層的表態和定性,這非常重要。

此外,央行此次降低MLF操作利率,也有意降低銀行在資金端的成本,畢竟,LPR已經連續降了2次了,這直接影響到銀行在資產端的收益率,壓縮了銀行的利差息差。

央行降低MLF利率,也是緩和銀行的壓力,畢竟,銀行還有一堆壞賬要消化呢。不賺錢,可不行。這也不光是不賺錢的問題,銀行不幹了,貨幣政策也不好傳導不是?

老鐵們可以看看,今天銀行股漲的就不錯,一度是領漲,收盤後漲幅也排在第三。

所以,降一降MLF利率,對大家都好。

3

降息對經濟有何影響?

通常意義上來講,央行降息可以通過利率渠道、信貸渠道、資產價格渠道和預期渠道來刺激經濟。以下進入科普時間:

1)利率渠道

大致的邏輯是:降低MLF利率,則會在邊際上促進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上利率的下降,從而降低消費和投資的成本,進而拉動總需求回升;

2)信貸渠道

大致的邏輯是:MLF利率的降低,會直接傳導到貸款利率上,貸款利率降低,會刺激微觀主體加大槓桿進行消費和投資,從而對經濟形成刺激;

3)資產價格渠道

大致的邏輯是:降低MLF利率,會通過估值和流動性的作用推高股票等資產價格,形成正向的財富效應和託賓Q效應,從而拉動消費和投資,促使經濟回升;

4)預期渠道

大致的邏輯是:央行出手降息,向市場傳遞央行進行逆週期調節的決心,從而穩定微觀主體的預期,提高市場主體的風險偏好,那麼市場主體就有意願和有膽量去加大消費和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從現實情況來看,央行此次降息,都會通過以上四個渠道對經濟形成正向的刺激。從新增貸款增速情況來看,其實之前降低LPR報價就已經通過利率和信貸渠道進行了傳導,對經濟起到了託舉的作用。

當然,老鐵們最關心的是,會不會通過資產價格渠道發生作用呢?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股市會不會漲呢?

4

降息對金融市場有何影響?

先來說股市。今日上午央行降低MLF操作利率一出現,即引發大盤脈衝式上漲,滬深股指從微跌迅速翻紅,並一度漲幅拉昇至1%以上,隨後明顯回落,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漲0.54,深證成指收漲0.71%。

很明顯,對股市構成了邊際利好,在貨幣政策面上,因爲實質上的降息通道已經打開,股市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股市的邏輯,還是會重新回到經濟基本面上來,這從今天股市脈衝上漲又迅速回落的走勢上也得到了印證。由於基本面還在探底,股市的機會依然是結構性的,屬於消費、金融、科技等確定性好的龍頭股。

債市方面,今天由於央行的降息操作,債市整體收益率不降反升,是一個比較反常的現象。這背後有年底資金面偏緊張的因素,也有對通脹上行擔憂的因素,畢竟明年年初的CPI可能會突破4%,債市目前來講並不是一個好的配置時機。

商品方面,雖有貨幣政策的擾動,但最終走的還是基本面的邏輯。工業品不會有太大的起色,貴金屬在經濟面下行、情緒面避險情緒上升的背景下依然會有較好的表現。

房地產方面,房住不炒,一個字,穩。飆漲,已經成爲歷史了。不過,在邊際上,房地產放鬆的空間可能微妙打開了,如果經濟進一步下行的話,限購限貸政策在邊際上會出現鬆動。但4年前那種現象級的機會,早已經終結。

央行降息了!上次已是四年前!對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有何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