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獨家:中信證券爆款FOF三季度遭遇鉅額贖回,規模接近腰斬!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說,自誕生之日起就破百億元的興全合宜、興全安泰兩隻基金,讓公募基金行業見證了品牌的力量,那麼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誕生,則是引領了券商資管行業2018年FOF的時尚潮流。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一籌備於2017年,讓中信證券經紀業務部門幾乎全體總動員,引起整個券商資管行業震動的系列產品,在過去超一年半的時間裏,又交出了怎樣的答卷?持有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26只產品:總吸金近70億元

根據中信證券發佈的相關產品成立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自中信信享盛世1號起,至中信信享盛世30號結束,總計26產品組成(其中沒有中信信享盛世4號、13號、14號和24號)。

數據顯示,從成立日看,上述26只產品多爲2018年3月12日,2018年3月13日和2018年3月20日,只有中信信享盛世30號成立日爲2018年4月25日。

根據上述26只產品的成立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扣除參與費用,進入產品的實際資金約爲68.85億元。

另外,依據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資產管理合同的規定,參與費(認購/申購費):1%,且是價內,即投資者掏出100萬元,扣除費用後,進入產品的是99萬元。那麼,從理論上看,中信信享盛世集合產品未扣除費用前,投資者申購的資金應爲68.85*(1+1%)=69.5385億元,近70億元。

“券商小集合發行時,通常遇到大客戶還會減免一定的費用,所以扣除參與費用前的認購金額,不會超過這個計算出來的金額。”一位資深的券商資管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統計顯示,中信信享盛世的認購戶數多爲200戶,最低的30戶,參與的高淨值羣體總戶數達到了4865戶。從戶均認購情況來看,中信信享盛世19號和中信享盛世20號最高,扣除參與費用後,發行金額分別爲3.39億元和3.038億元,認購戶數分別爲117戶、123戶,戶均認購金額分別爲290萬元、249萬元。

簡而言之,中信信享盛世系列集合產品成立時,共有4865位高淨值客戶參與認購,掏出的真金白銀接近70億元,戶均認購金額約爲141.5萬元。

成立1年半以來收益5.4%

根據中信證券發佈的相關產品成立公告,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共由26只產品組成。自該系列產品於2018年3月12日陸續成立以來,已過去一年半時間,先來看看這個系列產品(不含中信信享盛世30號)的表現吧。

由於中信信享盛世1號至29號,採取同樣投資策略,淨值表現趨同,差距不大。以中信信享盛世1號表現爲例,根據萬得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9日,單位淨值爲0.948元,下跌5.2%;截至2018年9月30日,單位淨值均爲0.922元,下跌超7%;截至去年年底,單位淨值爲0.832元,下跌了16.8%。中信信享盛世1號最低的淨值出現在2019年1月3日,單位淨值爲0.819元,損失一度逼近20%。

2019年的A股市場觸底反彈,該系列產品逐步收復失地。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信信享盛世1號淨值爲1.054元,成立以來收益率爲5.4%。2019年年初以來,收益率達到了28.73%。

那麼,這個收益水平怎麼樣?根據Choice數據顯示,自2018年3月12日至9月30日,以公募基金中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的口徑對比來看,共有103只貨幣基金(B型基金單獨算一隻)收益超過5.3%,最高的民生加銀家盈理財月度B收益爲6.1164%。

不過,據萬得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日,中信信享盛世1號的淨值已達到1.082元。如以公募基金中開放式混合型基金爲對比,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排在1100多名,表現居中。

投資主辦多次建議長期持有

仔細閱讀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季度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產品的投資主辦幾乎在每次的季度報告中都會呼籲投資者多一份耐心。

“我們認爲,市場跌至2800點以下後申購股票型產品未來賺錢概率很高,但投資者可能需要持倉週期略長一點,不要追求賺快錢,抱着這種心態投資,估計最終投資收益會超預期。”投資主辦劉淑霞在2018年二季度報告中這樣寫的。

當年隨後的三季報再次強調投資心態,不要追求賺快錢。

而在2018年四季報中,投資主辦明確表示:從市場判斷以及投資者利益角度考慮,建議投資者儘量不要贖回,多持有一些時間,除非投資者很着急用錢或者有其餘更有吸引力的配置品種。主要是現在贖回了再買其餘產品,很可能出現左右打臉。

“景林、淡水泉等管理人多次展示過投資者不同持有期對應的盈利情況,持有一年以內,表現嚴重依賴市場,盈利概率並不高,且很多時候可能虧損,但持有三年甚至五年,達到客戶預期的概率大幅提高。”在2018年報的工作報告中,投資的長期性再次被投資主辦強調。

2019年的二季報中,投資主辦再次重複之前的年報內容,強調持有三年甚至五年,達到客戶預期的概率大幅提高。

而在剛剛披露的2019年三季報中,投資主辦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建議投資者多給幾家管理人一些時間,使他們能夠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業績。”

總規模被腰斬至34.5億份

由於成立以來淨值表現並不出衆,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也面臨巨大贖回壓力。

按照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在其銷售公告中,關於封閉期、開放期安排的明確規定,2019年的3月15日和9月16日是2019年度兩個僅有的開放期,投資者將面臨走還是留的抉擇。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上述26只產品的成立公告,2019年一季報及其2019年三季報後發現,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由成立日的68.85億份,縮水至34.5億份,減少了34.35億份,縮水49.9%,接近腰斬。

從單隻產品份額變化比例來看,包括中信信享盛世1號在內的13只產品成立以來份額縮水超過50%,佔比高達一半。包括中信信享盛世2號在內的10只產品份額降幅都在40%~50%附近。只有中信信享盛世3號、5號和6號這3只產品成立以來份額縮水比例低於40%,但也都在39%附近。

從單隻產品來看,戶均認購金額最高的中信信享盛世19號出現最大比例的贖回,產品份額從2018年成立時的3.3937億份,縮水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27億份,縮水比例超過62%。此外,中信信享盛世9號成立以來份額也下降超過了60%,降至1.189億份。排在第三位的是中信信享盛世28號,同期由2.485億份縮水至1.058億份,降幅超過57%。

而從規模來看,單隻集合產品規模最大的爲中信信享盛世6號,截至2019年9月30日,產品份額爲1.86億份。

最小規模的爲中信信享盛世30號,最新規模僅爲2016.4萬份。還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成立於2018年4月25日,並於2018年6月發佈增加了臨時贖回的公告。2018年二季報顯示,中信信享盛世30號較成立時,被贖回了99萬份。

據中信信享盛世30號的資產管理合同第十四條規定,“本集合計劃存續期內,管理人可以視情況安排臨時參與開放日和臨時退出開放日,允許委託人相應辦理參與,退出本集合計劃的業務,具體以管理人公告爲準。”

“對於持有人而言,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後,對臨時開放有了明確規定,原則上除了因爲修改合同必須給客戶選擇是否退出外,都不能增加臨時開放了。”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毫無疑問,經過兩個開放日,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的部分持有人選擇了“用腳投票”。

產品遭遇了鉅額贖回

事實上,從連續的兩個開放期來看,中信信享盛世系列集合產品,在2019年一季度末份額就降至了61.53億份,份額縮水10.61%。

從單隻產品看,中信信享盛世12號持有人的份額縮水接近20%,份額由成立時的2.648億份左右縮水至2019年一季度末約2.125億份。

中信信享盛世系列集合產品的資產管理合同中第三十一條,對鉅額贖回的認定是這樣描述的:“在單個退出開放日,集合計劃淨退出申請份額(退出申請總數扣除參與申請總數後的餘額)超過上一日集合計劃總份額的10%時,即爲鉅額退出。”

這就意味着中信信享盛世12號在2019年一季度期間遭遇了鉅額贖回。統計數據顯示,包括中信信享盛世6號至12號在內,總計16只產品份額縮減超過10%,遭遇了鉅額贖回。

Choice數據顯示,3月15日,中信信享盛世系列1號至29號的單位淨值仍停留在0.97元附近,處於虧損之中,這也意味着上述25只產品有持有人選擇了止損。

2019年三季度期間,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已全面重回淨值之上,略有浮盈。

“從過往經驗看,產品在虧損情況下,反而相對安全,贖回壓力較小。一旦迴歸淨值上,投資者解套,產品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的投資主辦劉淑霞在2019年三季度報告中,也明確表示:“9月中旬,該系列產品第二次開放了申購贖回,由於獲取了一定的正收益,本次贖回比例較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全部遭遇淨贖回。整體份額從年初一季度末的61.54億份降至3季度末的34.49億份,份額下降了約27億份,降幅爲43.95%。共有16只產品的份額縮水超過40%。包括信享盛世3號、5號、8號在內的8只產品,其份額縮水範圍爲35%~40%。

單隻產品中贖回比例最低的是中信信享盛世6號,其份額從2.72億份降至1.86億份,降幅只有31.65%。

不過根據其資產管理合同中對鉅額贖回的認定,顯然組成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的26只產品全面遭遇了鉅額贖回。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謝欣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