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記市長疾呼“找回失去的歷史地位”:常熟爲何着急了

“常熟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歷史地位。”

“常熟要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奪回失去的位置。”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過去這半個月,江蘇省常熟市市委書記周勤第、市長焦亞飛分別在不同的場合如此疾呼。

或許外界會感到疑惑:近年來,長期高居全國百強縣前五位的常熟,何來“失落感”?

據常熟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常熟2019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億元,相比2018年不進反退,少了8個億。

在經濟總量方面,十年前領先福建晉江600多億元的常熟,2019年已被對手反超。晉江是福建省縣域經濟的領頭羊,但在經濟總量上,長期不敵“蘇南四小龍”。如今,晉江從排行榜上“擠下來”一個,就是常熟。

換句話說,“蘇南四小龍”(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長期包攬全國百強縣榜單前四的局面,或有可能會因常熟的這次“失守”而被打破。

常熟怎麼了?

書記市長頻提“加速度”

最近,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各地開始全面加速經濟運行。

常熟的“重啓”,帶着滿滿的危機感。3月7日,常熟市召開2019年度綜合考覈工作總結暨作風建設大會。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在會上說,發展是唯一的出路,速度是最大的挑戰,“常熟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歷史地位”。

他說,發展要取得加速度,項目要形成大突破,幹部要敢於爭上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歷史地位,才能真正提升常熟的城市段位。”

半個月後的3月20日,常熟市政府召開全體(擴大)會議。據常熟市政府官網報道,常熟市市長焦亞飛在會上提出了“捫心四問”。

其中一問是,面對周邊的競爭態勢,“我們怎麼辦?”

焦亞飛說,常熟要實現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奪回失去的位置。

他說,全市上下“要如坐鍼氈、知恥而後勇”,把巨大的壓力轉化爲奮進的動力,狠抓落實不放鬆,不遺餘力打好高質量考覈的翻身仗。

據蘇州廣電“蘇州新聞”報道,今年3月初,蘇州市召開2019年度綜合考覈工作總結大會,並公佈了2019年度綜合考覈結果。

澎湃新聞注意到,作爲“蘇南四小龍”之一的常熟,在獲獎名單中沒有太多存在感,在部分考覈中甚至位於蘇州十大板塊的尾部。

比如,對縣市(區)的三項考覈,常熟只是在“有效投入”考覈中摘得三等獎。在“創新發展”和“產業招商”兩項考覈中,常熟連三等獎都沒能拿到。

相比之下,崑山、蘇州工業園區和張家港,則是連拿多個一、二等獎的“弄潮兒”。甚至連GDP只有常熟一半的吳中區,也能拿到兩個三等獎。

還有“2019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地區名單”,蘇州十大板塊共有20家單位上榜,來自常熟的只有1個。

數說“失落感”

常熟的失落感,還不止於“獎牌”少了。

常熟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常熟市2019年預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爲203億元。另據公開數據,常熟市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億元。也就是說,常熟2019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升反降,少了8個億。

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過去十年來,常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出現下降,此前常年保持着7%~10%的增長。

常熟也是2019年蘇州唯一出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滑的板塊。相比之下,吳江區和相城區都實現了10%左右的增長,吳江更是首次實現了對常熟的反超,達到223億。

地區生產總值方面,常熟市2019年完成2470億元。“蘇南四小龍”其他成員中,張家港GDP已逼近3000億,崑山和江陰更是雙雙突破了4000億大關。

若拿到省外比較,常熟更加“坐不住”。據福建省晉江市政府官網信息,2019年,晉江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46億元,增長8.0%。

這意味着,福建縣域經濟龍頭晉江,在經濟總量上實現了對常熟的反超。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1年時,常熟對晉江的領先優勢還有600多億。

晉江在全國百強縣榜單中長期位居前十,但在經濟總量上一直不敵“蘇南四小龍”,即崑山、江陰、張家港和常熟。

同時,“蘇南四小龍”也是長期包攬全國百強縣的前四位。在他們身後,分別是一直“虎視眈眈”的福建晉江市、浙江省慈溪市、湖南省長沙縣等強縣。

對於追兵們來說,崑山和江陰看起來有些遙不可及,而經濟總量在“蘇南四小龍”裏最低的常熟,是最有可能被上述省外強縣超越的對手。

如今,晉江實現了在經濟總量上對常熟的反超。這意味着,“蘇南四小龍”長期包攬全國百強縣前四的局面,有可能會因爲常熟的“失守”被改寫。

常熟歷史上有多強?

既然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歷史地位”,那麼,常熟曾經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和崑山、張家港一樣,常熟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敢爲人先”的代表。上世紀80年代,常熟碧溪小鎮開啓了“農轉工”先河,鄉鎮企業蓬勃興起。

公開資料顯示,1984年2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碧溪鄉發展農副工建成新型集鎮》的報道,“碧溪之路”自此走向全國。

1992年,當時發展還相對周邊落後地區的張家港,響亮提出了“三超一爭”的目標。其中一個“超”,就是“工業超常熟”。

除了在全國百強縣榜單上穩居第四,常熟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行榜上,一度和崑山、江陰並列排名第一。

紡織服裝行業是常熟的一張名片。除了擁有波司登這樣的明星企業,常熟還有常熟服裝城這樣,市場成交額超千億元的國際化專業市場。

常熟服裝城早期只是一個“馬路市場”,皆爲地攤經營的小攤小販小作坊;但如今,常熟服裝城儼然已是全國服裝行業的“風向標”。

還有高等院校。2004年,常熟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准升本,常熟就此成爲全國首個擁有本科院校的縣級市,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曾經的輝煌不代表現實的優勢。就常熟人曾經引以爲傲的高等院校來說,這些年,蘇南的兄弟縣市們也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補上了短板。

比如崑山杜克大學,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武漢大學共同辦學,實力過硬。還有江陰,近年來接連引進了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資源,紛紛在江陰設立校區。

“三增三進”

2019年9月11日,江蘇省委常委藍紹敏履新蘇州市委書記。此後,他在每個板塊調研時都送出了“一字錦囊”,給常熟的字是“進”。

不進則退。澎湃新聞注意到,常熟此後圍繞“進”字,定下了“三增三進”的工作目標。“三增”是指工業增投資、產業增載體、財政增收入;“三進”則是指全市高質量發展考覈“進等次”、開發區“進位次”,以及鄉鎮(街道)“進級次”。同時,關於“進”多少,常熟市也定下了具體的目標。

常熟將產業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正如周勤第在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所說,要深刻認識到,項目足,後勁就足,“企業強,我們就強”。

他提出,各級幹部要切實把企業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企業發展的追求當成常熟發展的追求。

謀發展,幹部作風是關鍵。周勤第在全市幹部作風大會上表示,要大膽起用一批敢於鬥爭的“戰士”,堅決調整一批愛惜羽毛的“紳士”。

“不能化解矛盾,就是最大的官僚主義;不能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形式主義。”周勤第說,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不能隨便對企業說“不知道”、“不清楚”,沒有經過領導同意,不能隨隨便便對企業說“辦不了”、“不能辦”。

有觀察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產業方面,缺少“壓艙石”企業確是常熟的一大短板。和張家港、吳江相比,常熟的龍頭企業還偏少。

江蘇省工商聯公佈的2019年江蘇民企百強榜上,排名最高的常熟企業是中利能源控股,排名第30位。再往後是排名第39位的波司登。

而吳江和張家港,分別有4家和3家企業排在中利能源之前。蘇州目前有5家千億級企業,3家都在吳江。

或許,常熟還要對自己在長三角地區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論區位,常熟比曾被稱作“蘇南邊角料”的張家港要好一些。常熟南部地區同時和蘇州及無錫市區接壤,距離高鐵蘇州北站和無錫東站也都在10公里以內,蘇州和無錫的軌道交通也都快修建到了常熟的邊界地區。

因此,在觀察人士看來,常熟應加速融入蘇州主城區發展,同時,加強與無錫東站樞紐以及蘇南碩放機場的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