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明風華》的宣傳海報。

朱亞文和湯唯頭戴龍鳳皇冠,華麗之下,皇權凸顯,不怒自威。
如果我告訴你,這頂製作考究的金絲蟠龍翼善冠,其實是件陪葬的冥器,卻在劇裏戴在活着的皇帝頭上,感覺是不是有點怪怪...
這樣的錯漏,並不是《大明風華》獨有,在不少明朝題材的劇裏,皇帝幾乎都會頭戴金翼善冠。

爲何說它是冥器呢?這要講到這頂金翼善冠的來歷,這頂皇冠是有實物的,並且現在就收藏在明十三陵博物館,不少朋友可能都見過。
實物哪來的呢,是從定陵裏發掘出來的。
1958年7月,定陵地宮被打開,這是唯一被髮掘的明朝皇帝的陵墓,出土了不少珍寶,金翼善冠就在其中。
翼善冠傳自唐朝,明朝太祖朱元璋恢復漢服,翼善冠成爲君主戚貴的標準頭冠。
這頂萬曆皇帝的翼善冠,全部用極細的金絲編成,製作成翼獸的形狀,兩條用同樣的金絲編成的金龍,對稱裝飾在冠頂兩側,居中是一顆火焰寶珠。
它是迄今爲止我國在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的金冠,彌足珍貴。

現在,學術界基本認定,這是一件隨葬的冥器。
可能有人有疑問,爲啥是冥器呢?皇帝活着的時候使用過的器物被隨葬,是很正常的事情。
之所以認爲它是件冥器,有幾個理由。
一是由於它的材質。純金材質的皇冠縱然工藝再好再華麗,也有它天生的缺陷,就是不透風又吸光導熱,戴着又悶又熱,以皇帝的身份,設計這樣一頂不實用的帽子給他戴,萬一悶出什麼病來,事情就有點大。
同理可以看看國外,外國有不少金屬皇冠,但都不是這樣覆蓋式的。
二是在史料中沒有記載過這樣的皇冠,而烏紗材質的翼善冠倒是有明確記載。
第三個原因是最主要的,在明朝傳世的畫像上,從沒見過皇帝頭戴金翼善冠。

明朝皇帝存世的畫像不少。畫像裏,他們頭戴的是清一色的黑色翼善冠,這種翼善冠以烏紗、黑紗製成,現在也有實物存世。
在定陵裏,出土的皇冠有六頂,裏面有三頂翼善冠。棺槨中的萬曆皇帝頭戴的是一頂烏紗翼善冠,這頂金翼善冠,被放在旁邊的盒子裏。
這也跟畫像符合。

除了朝服的畫像,在其他畫作裏也沒有發現過皇帝頭戴過金翼善冠,比如下面這幅《出警入蹕圖》,萬曆皇帝坐在舟中,頭戴的是烏紗翼善冠。

史學界現在基本就金翼善冠達成共識,認爲這是陪葬的冥器。不過也有反對意見,認爲古人事死如事生,這頂皇冠可能是皇帝夏天所戴。
或許挖開明朝其他皇帝的陵墓,裏面出土的文物能予以物質上的證實,但目前顯然還沒有這個條件。
不過,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從明朝屬國的皇冠上來得到證實。
跟明朝關係最近的藩屬國是朝鮮和安南,它們都深深受到漢文化影響,綿延至今。這些國家的國王,在大明皇帝面前只能自稱臣子,但在自己國內,他們和皇帝一般無二。
那就看看安南。
安南就是如今的越南,明朝雖然滅亡,安南卻直到永曆被害後才向清朝奉表投誠。即便如此,安南數百年來,還是和朝鮮、琉球等一樣,穿着的是大明衣冠,並一直保持到王朝覆滅,他們受中原文化影響之深,是到骨子裏的。
安南雖然向中原君主臣服,但在冠服上一點也不客氣。安南國王在自己國內,完全就是按照皇帝的規矩來的。
安南國王也穿龍袍,使用的首冠類似於翼善冠,上面裝飾了數十條大小不一的龍,看上去更加華麗,名字也毫不避諱,就叫做九龍通天冠。

這頂通天冠是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所有,現在收藏在越南博物館。
阮朝的制度承襲自前朝——後黎。後黎朝的通天冠,是由明朝賜予的翼善冠改進而來,始終是國王出席重大場合的第一選擇,出鏡率極高。
但這頂九龍冠,材質也是烏紗,只是上面裝飾了寶石和金龍。
除了這頂實物,在越南國王們的畫像和照片裏也都能看到冠冕的材質,和九龍通天冠大同小異。

除了越南,還有朝鮮。
朝鮮與越南不同的是比較守禮數,始終以大明的臣子自居,國王在冠服上也不敢僭越。放上兩張韓國檀國大學樸聖實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帶領團隊複製的朝鮮國王的冠服以作參考。

從以上來看,定陵出土的金翼善冠在中外歷代皇帝的畫像和實物中都不見記載,這是唯一的一頂。
如果說萬曆皇帝想要獨闢蹊徑,他當然有這個條件,不過從祖制和實用性等方面來看,似乎也說不過去。
“誰主張,誰舉證”,在中外都找不到金翼善冠是皇帝生前所用的情況下,被認爲是冥器就是很正常的事。只是不知道,明十三陵裏,是否每座陵墓都有金翼善冠,明朝皇帝下葬時,是否都像萬曆一樣,棺槨中都有存放金翼善冠的圓木盒,這些謎底,暫時就無從揭曉了。
當然,劇組們採用金翼善冠,應該還是從視覺效果上來考慮,這也不算太大問題。本文只是賊心不死地考究一下,無傷大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