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在拿破仑和一战时代,法国军队都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的陆军部队,更是一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战,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陆军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法国也在开战不到40天的情况下,便宣告投降。
那么,明明在拿破仑时期和一战时所向披靡,为何法国陆军在二战中就不行了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在拿破仑时期,整个欧洲就只有俄国和英国没有被法国控制。法国陆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几乎是一路摧枯拉朽。如果不是俄国的寒冬和法军的补给问题,恐怕拿破仑会将整个欧洲大陆统一。
当然,法国陆军能有这样的表现,和拿破仑的指挥是分不开的。
拿破仑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在他的战术中,非常强调骑兵和炮兵的协同合作,而这也是法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
在利用兵种打出配合的同时,拿破仑尤其喜欢采取纵队战术。纵队战术能让军队随时变换不同的队形,让骑兵的冲击力和炮兵的杀伤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拿破仑在战争中多次运用这个战术,最终效果也都非常理想。
在一战中,面对德国百万军队的侵略,法国陆军有效地利用了堑壕、铁丝网和马克沁机枪三大法宝,使得德国军队的推进举步维艰。
再加上法国军队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而德国则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因此到战争最后,德国军队始终没有跨过凡尔登。
一战后,法国陆军被称为“欧洲最强陆军”。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评价。
但是到了二战中,法国军队却变得非常弱。这是怎么回事呢?
和拿破仑时期及一战时期相比,法国军队这时候出现了三个短板:一是不再有优秀指挥官,二是战略方针出现了问题,三是普遍的厌战情绪。
由于有一战的胜利经验,因此,军方出身的法国元首贝当,并没有对德国军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贝当看来,德国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卷土重来。
当然了,为了防止半个世纪或是未来可能爆发战争,贝当也建议在法德之间修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1928年,法国投入50亿法郎,开始正式修建马奇诺防线。
1940年,马奇诺防线正式完工。在防线之中,大炮、壕沟、堡垒、发电站、医院等设备一应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不过,这条防线仅仅是防御法德边境。像法国和比利时边界的阿登高地,就没有修筑防御工事。
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为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运动作战。二是由于比利时方面强烈反对。
万万没想到,后来德国军队正是从阿登高地攻入法国的。
在马奇诺防线完工后,贝当对于抵御德国是相当有信心的。
众所周知,贝当是一位防守大师,他始终坚信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方式。而这也帮助法国在一战中取得了胜利。
不过,贝当并没有意识到,他所熟悉的战争,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战中,坦克刚刚发明,并没有被投入到战场之中。所以士兵推进的堑壕战就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发展重工业,德国陆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马奇诺防线会在堑壕战中成为德国人的梦魇,但在坦克装甲的攻击之下,马奇诺防线的威能会大打折扣。
并且后来德国人也压根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这就让法国最引以为傲的防御武器成了摆设。
除了领导无能及战略战术失误外,法国军队的表现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战之后,法国上下弥漫着厌战情绪。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军队士兵,全都受这种情绪影响。
从士兵层面来说,法国士兵因为向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战时期的锐气,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反观德国军队,则是铆足劲想要洗刷一战的耻辱。此消彼长之下,战争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从国家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全国反战,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选票获胜。主和派上台后,一直采取着小心谨慎的“绥靖政策”。任由德国在周边地区胡作非为,不予理睬。
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法国还以调停的名义,和英、德、意签订了“永远友好”的和平条约。
当斯大林预感到德国的威胁,找上门来结盟时。法国又希望将祸水东引,拒绝了结盟事宜。这一事件,导致苏联转而和德国签订条约瓜分波兰,最终酿成了大祸。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