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亡国之君的命运大都很不堪,一旦不幸成为帝国大厦倾颓的“接盘侠”,迎接他们的常常会有性命之忧,即使能侥幸逃过一死,残生大都会在屈辱中度过。比如,晋朝的亡国之君-晋恭帝司马德文,其最终的结局便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悲惨”。

司马德文是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安帝司马德宗的亲弟弟,出生后不久被立为琅琊王,之后历任军政要职,是宗室重臣中的核心人物。由于晋安帝是个白痴,所以司马德文便尽心竭力地辅佐他,并小心翼翼地维护摇摇欲坠的晋帝国,以期望尽可能长的延长国运。

司马德文想尽力挽救东晋,但却有心无力

然而此时的东晋危机重重,有志于篡位的权臣们纷纷向皇位发起冲击,先是司马道子父子的乱政蠹国,紧接着便是桓玄的篡国称帝,最后则是刘裕的专制朝政,每一次剧变都重创司马氏的根基。虽然司马德文有心救助国难,但无奈帝国积弊日久、皇权旁落,辛苦经营多年后,依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覆灭。

刘裕专制朝政15年时间,自以为时机成熟,便想着篡位称帝,但在听闻民间盛传的一句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之后(“昌明”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字),决定暂时放缓改朝换代的步伐。义熙十五年(419年)正月,刘裕派人毒杀晋安帝,随即拥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是为晋恭帝。

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并受到软禁

司马德文虽然登基为帝,但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在刘裕称帝已成板上钉钉之势的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力地配合改朝换代的工作,以求易代后能保全性命。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终于迈出篡位的最后一步,逼迫司马德文“禅让”,并建立刘宋政权。司马德文退位后,获封为零陵王,并迁居到秣陵软禁。

司马德文被废后,为防止刘裕的加害,便每日阖门自守,时刻跟褚皇后共处一室,所有的饮食均由皇后亲自烹煮。刘裕见司马德文防备如此紧密,一时间也是毫无办法。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刘裕忍无可忍,派琅琊王侍中张伟用鸩酒毒死司马德文,结果张伟出于君臣大义,竟然自己饮下毒酒,用自杀来表示抗争。

刘裕派褚皇后的哥哥去谋害晋恭帝

刘裕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命令褚皇后的哥哥褚淡之、褚裕之帮助自己实施计划。褚淡之兄弟都是背主求荣的货色,当初为讨好刘裕,竟在晋恭帝还在位的情况下,便谋害数位皇子,可谓卑鄙至极(“淡之兄弟并尽忠事武帝,恭帝每生男,辄令方便杀焉。”见《南史·卷二十八》)。如今听闻主子要他们去谋害妹夫,褚淡之兄弟竟毫无思想困难,马上便欣然前往。

褚淡之到达零陵王府后,以探望的名义将妹妹请入别室相见,但暗地里却命令褚裕之率亲兵翻越院墙,闯入司马德文的寝室,将一杯鸩酒放在他的面前,催促他赶快自行了断。司马德文自知必死无疑,但作为佛教徒又不能自杀,便对叛军们说道:“佛教教义中说,自杀之人在转世时不能再投人胎,所以朕不能自杀。汝等要想结果朕的性命,那就请动手吧!”

司马德文不肯喝毒酒,结果被棉被闷死

褚裕之见状,便命士兵们将司马德文挟上床去,然后将棉被盖在他的脸上,用力将其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遇害时,年仅35岁。褚淡之兄弟完成任务后,便兴冲冲地向刘裕汇报,后者这才心中大安。事后,刘裕假惺惺地挤了几滴眼泪,下令厚葬司马德文,并带领文武百官亲临送葬。

王自逊位,深虑祸及,与褚妃共处一室,自煮食于床前,饮食所资,皆出褚妃,故宋人莫得伺其隙。九月,帝令淡之与兄右卫将军叔度往视妃,妃出就别室相见。兵人逾垣而入,进药于王。王不肯饮,曰:“佛教,自杀者不复得人身。”兵人以被掩杀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刘宋灭亡后,顺帝刘准也被杀

刘裕杀害司马德文事件,开启了汉人王朝中的一个恶例,此后新王朝建立后,做得第一件事情,便是尽快铲除前朝的亡国之君,鲜有能饶过他们的性命,并予以善待的(宋朝是个例外)。司马德文遇弑后58年,刘宋迎来覆灭的时刻,年仅12岁的小皇帝刘准被迫“禅位”给权臣萧道成,不久也遭遇弑杀。对于开启恶例的刘裕来讲,这也算是一种报应了。

史料来源:《晋书》、《宋书》、《南史》、《资治通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