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军俘虏后关押在苏联,五年后被转移回国

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他是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因而也称“末代皇帝”、“清逊帝”。

他1909年~1912年在位,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迫退位。此时他年仅六岁,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一个伪满洲国,溥仪因“末代皇帝”的身份被日本人看中,最后在日本的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一直延续到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7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三天,溥仪正准备从沈阳逃亡到日本,但他还没上飞机,就在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了。

几天后,他被苏军用飞机送到了苏联国内,此后一直被关押在监狱内。

五年后的1950年,毛主席向苏联提出,希望将溥仪等伪满洲国战犯移交回中国。于是,在这年的8月1日,溥仪被押回了国内。


此后他一直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再教育和劳动改造,编号为981。

关押十年后被特赦

1959年,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国庆前,毛主席宣布在建国十周年时,我国将特赦一批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

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在接到通知后,拟定了一份特赦名单,这份名单在交到毛主席手上审阅时,他发现里面没有溥仪的名字。

当即便说“为什么没有溥仪呢?要特赦就要先特赦皇帝,中国共产党有这个气魄”。说完,便把溥仪的名字写在了第一栏。


于是,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宣布特赦,离开关押了他十年之久的抚顺战犯管理所。

那么问题来了,毛主席为何要点名特赦溥仪呢?

1、首先是溥仪的历史原因

溥仪在1912年退位时,皇室在与袁世凯协商期间,得到了袁的保证,溥仪退位后,民国将优待清室,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废帝溥仪。

关于这一点,民国还制定了《清室优待条件》,这就使溥仪被优待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

通过这一法律,溥仪的“皇帝”尊号被允许保留,其在中华民国的地位也相当于外国君主,得到了很大的尊敬。

此外,他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内,中华民国政府每月还将支付给清室400万两银元,用以保障其生活。


1924年11月,因为溥仪和前清遗老一直妄图复辟,冯玉祥便修正了《清室优待条件》,把溥仪“贬为”平民,并把政府每月支付给清室的钱款由原来的400万降低到50万。

尽管溥仪“不老实”,但是民国政府也没有杀掉溥仪。可见,溥仪应当受到优待这一点,是其自退位以来就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的。

2、溥仪在狱中表现良好,且他本人也受到全球关注

溥仪从三岁起,就当上了清朝的皇帝,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做任何事情都有旁人侍奉。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溥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活不能自理”。


在刚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时,他甚至连叠被子都不会,更不用说缝补衣物、袜子。这些事情,一概都是和他被关押在一起的弟弟代劳。

后来,溥仪慢慢自觉地想要学会这些“小事情”,力求自立自强,他认识到自己起码得做到生活自理,不能四五十岁了还得靠别人。

于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溥仪慢慢地学会了很多杂活,能够亲手缝补衣被。

不仅如此,他的精神和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在被关押期间,他接受了数次外国记者的采访。有一次,一名英国记者问他是否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悲惨。他回答道:“今天才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而清朝和伪满时代对我来说,那才是最悲惨的时光。”


还有一次,一名加拿大记者问他,被关押在此是否感受到不公,是否赞成现在的政府。溥仪说:“我被关押在这里是罪有应得。而我认为现在的政府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真正为人们服务的政府,我坚决拥护 !”

可见,溥仪的思想已经不是伪满时代的那个样子了,他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了。

而且,溥仪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身份特殊,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他。对他的特赦,无疑是给了全世界一个答案,曾经的卖国者溥仪,在我党的改造下,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溥仪出狱后得到了较好的安排

溥仪在出狱后,先是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到了北京植物园上班。1962年,周总理又把他调到了全国政协,让他担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资料专员。

在溥仪的待遇上,国家也给予了他不错的优待。

1964年,毛主席听说溥仪每月的薪水为180元,他觉得这还是低了。于是,他又委托章士钊拿出自己的稿费为溥仪改善生活。

要知道,当时那个年代,普通人每月的平均收入仅几十元,而溥仪就已经达到了180元,毛主席还“嫌少”,又拿出自己的稿费给溥仪改善生活。由此可见,国家在对溥仪的物质生活上是给予了充分的保障的,溥仪的生活起码是过得不错的。


溥仪除了在全国政协文史馆工作外,还经常会被国家邀请去会见外宾,包括外国元首,政治家,文艺工作者等等。

1966年底,溥仪患上了尿毒症,住进了北京人民医院。次年10月,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1岁。

溥仪的一生,做过两次皇帝,也当过投敌叛国的卖国贼,其人生经历可谓是一个传奇,但也实在令人感到唏嘘。你觉得呢?

我是“一读历史”,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