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只有中文,没有翻译的视频能走红海内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对李子柒视频的肯定和赞美。无论如何,对于李子柒的成功和走红,那些赞美或是诽谤的言论,统统都是对她视频的一种肯定。

我是个不怎么玩微博,也不怎么刷抖音的人,在今天之前,你要问我李子柒是谁,我会说:“不认识。”

第一次听见“李子柒”这三个字,是朋友告诉我的。朋友说:


但当我真的观看李子柒的视频时,我被打脸了,除了被打脸外。我也会和很多网友有一样质疑:


抛开一切的质疑和诽谤,

我的人生规划是:

而李子柒呢,她把我二十多年后都不一定能实现的梦想提前实现了,并且做得那么好,让人望尘莫及。

什么是嫉妒?


你知道李子柒有多出名吗?

我身边的朋友几乎全部都关注了李子柒。看过她的每一个动态,每一个视频。

不说这样的迷恋到底对不对,但是李子柒是真实地影响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我就是中国》的节目里,复旦大学的副院长坦言:


在中国,她有5000多万粉丝,在海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亦高达800多万,而CNN在该视频平台上也只有790多万粉丝,BBC只有550多万粉丝。

一个只有中文,没有翻译的视频能走红海内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对李子柒视频的肯定和赞美。她把东方文化的神秘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等凡人,嫉妒有之,向往有之,赞美有之,喜爱亦有之。

如果你要说:

但当我们看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大牌明星加盟,拔萝卜,抓鱼,做饭,一样的田园生活。还有《亲爱的客栈》,也是自带流量的明星,一样的小清新。

他们一样也宣传文化,一样带着我们体验农村生活。不一样的是,有更大牌的团队,大制作,表演,台本,后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没有对比你就不会知道,这个90后的姑娘,有多么厉害,做到了很多文化人,很多明星,很多团队都没做到的事。


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应该了解她的从前,李子柒的从前,并不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样仙气十足。而是充满了诸多心酸和不得已。

李子柒这么名字,早在QQ空间盛行的几年里,她便把网名改为“李子柒”。李本就是她的性,柒源于她的生日,也是她的幸运数字。

“幸运”的李子柒,也曾有过不幸的过去。


6岁时,父亲去世,她便同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从小跟着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便一起下地干活。小学五年级,爷爷去世。从此,她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

14岁,由于生活压力,她辍学外出务工。

16岁,她去学了一年DJ。然后开始在在酒吧驻场,这一唱就是四五年。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留用,就是寄给乡下的奶奶。

22岁,奶奶病重,她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照顾年迈的奶奶。因为生活,她想卖一些家乡的产品,所以开了淘宝店。


2015年,因为淘宝店的生意没有起色。为了宣传网店,她开始自拍自导古风美食短视频。

2017年,她发表《致谢》视频,也发布了自己20887条的拍摄素材来回应质疑。之后,她有了一位摄影师和一位助理。


李子柒的慢生活,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个个素材的衔接,一帧一帧画面,无不向城市小资青年们展示了陶渊明似的田园牧歌,梭罗瓦尔登湖般的浪漫。


但当我看完李子柒的视频,我发现她把我记忆中的画面着上了色彩,变的鲜活明亮。一切都不再是想象,全都可以变成现实。


对于李子柒,我欣赏,羡慕,也喜欢。这些情绪之外,还有些许嫉妒。她怎么可以那么好,怎么可以那么仙,怎么可以什么都会……

因为人的两面性。对于嫉妒,有人会选择尊重,选择欣赏。也有人会选择诋毁,抹黑,污蔑,拒绝接受。

无论如何,对于李子柒的成功和走红,那些赞美或是诽谤的言论,统统都是对她视频的一种肯定。

文/鱼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