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开栏的话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每个时代最耀眼的符号。他们,或许是行业的翘楚、技术的领军者、管理的创新者、改革的开拓者,引领着技术的跨越、时代的发展,荣誉等身、声名赫赫;他们,或许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令人敬仰的意志带动着更多人前进的脚步;他们,或许只是常日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总是为生计奔忙却能在危急时刻抛弃小我、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尊尚英雄、学习英雄是流淌在唐山人血液里的最深沉的情感。时代需要英雄,社会需要弘扬英雄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特开设《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英雄城市英雄谱》专题,记录新时代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典型,让人们记住并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英雄城市英雄谱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王连玺与母亲在一起(图片源于央视《时代楷模》截图)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王连玺 (图片源于央视《时代楷模》截图)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塞钢被河钢收购后,焕发生机。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王连玺(右二)与同事们在一起(图片源于央视《时代楷模》截图)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图片由市商务局提供)

王连玺: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河钢塞钢幸福的未来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赵东利)“儿子,你在那边要安心工作。妈这里什么都好!咱家这边春暖花开了,你那边也该暖和些了吧?不过古语说‘春捂秋冻’,早晚你还是要穿些厚实衣服,感冒了一定按时吃药……”在网络视频里看着母亲那熟悉而慈祥的面容,听着老人的“唠叨”,王连玺思念的心情伴着深切的呼唤火山般爆发:“老妈,我想您啊!愿您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话音刚落,这位性情爽朗的汉子已经泪眼模糊。

算起来这是王连玺在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50岁的王连玺是从外企总经理到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任副总经理的。他1992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分配到唐山自行车厂工作。1993年该厂被河钢唐钢收购,他开始投身销售;1999年通过公开招聘,应聘去了中美合资考伯斯焦油深加工项目;2002年去外商独资的做钢渣处理的哈斯科公司,2008年到2016年任该公司总经理,具有在外企工作的丰富经验。

正是他这一点,被河钢唐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兰玉看中了。

“你在外企担任多年的总经理,具有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而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是河钢集团第一个收购的境外全工艺流程的钢铁企业,需要你这么个人去当副总经理!”在2016年3月,他接到了王兰玉的电话。

消息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完全没有半点心理准备。

他知道,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正在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大项目合作的示范项目,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他为自己能有机会亲身参与而感到十分兴奋。

他把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给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爱人。“你就放心地去塞尔维亚工作吧,孩子在外地上大学,自然不用操心。我知道你最不放心的是咱妈,家里面不是还有我吗?我一定会照顾好老人的!你只管专心工作,照顾好自己!”

得到妻子的鼎力支持,他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二天一早就回了电话:“我服从安排!”

5月20日,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濡以沫的爱人和通情达理的母亲,飞往完全陌生的塞尔维亚。

从陡河岸边来到多瑙河岸边,绝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转换,而是一个新的创世纪开始,面临着预想不到的严峻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面对国内外舆论的重重压力。

因为斯梅代雷沃钢厂是被美钢联抛弃的企业,所以对河钢集团的这次收购,国内的业内人士不乏质疑之声:“你们到底行不行?”

国外的舆论,也是风云四起。

如何尽快驱散弥漫在头上的乌云,要求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团队以实际行动做出切实有力的证明。

“必须尽快复兴这座满目疮痍的百年老厂,复苏落魄员工的心灵。”他思忖着。

为了获得话语权,他们接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突破语言关。

王连玺性格热情豁达,非常善于学习。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他利用周末到斯梅代雷沃市菜市场买菜的机会与售货员一起主动学习塞语,或者找个面包房,利用与当地员工一起喝咖啡、喝酸奶的机会一起交流,此外,他还组织了塞籍员工给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授课的活动。为了解塞尔维亚的历史,他不仅通过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了解情况,还特意到贝尔格莱德书店购买包括《一战中的塞尔维亚》等相关书籍;为了了解当地的法律,主动学习塞尔维亚政府颁布的《劳动法》《公司法》《外汇管理法》。

如何处理好工会关系是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初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工会是企业的一部分,而在塞尔维亚,工会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工会成员达到超过全厂总人数的15%,就被称为“代表性的工会”,就可以代表劳动方与劳资方就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进行谈判。你能相信吗?一个5000多名员工的钢厂,居然有8个自发的工会组织。

2016年7月1日,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成立后,就与该厂3家“代表性的工会”组织举行了长达43天的谈判,确立了新型的厂方与工会的关系:工会广泛听取员工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成为经营管理层与广大员工的沟通的桥梁。

正是由于功课做得充足,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大大缩短了与广大塞籍员工的心灵距离和情感距离。很快,企业生产经营、运营管理快速步入了正轨。

“中国人讲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我们所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王连玺不懈地努力着。白天是忙碌的,夜晚却是寂寞难眠。他无时无刻不牵挂万里之遥的年迈母亲。他和妻子、儿子、母亲分别三地,儿子在外地上大学,王连玺在塞尔维亚,96岁高龄的老母亲和妻子在唐山,一家人很难有团圆的时候。虽然和老母亲打电话、视频聊天是必修课,但次数也很有限。因为斯梅代雷沃市的时间比河北要晚6个小时,他们早晨8时开始工作,这个时候河北是下午2时,等到他这一天工作结束了,河北这儿又是半夜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连玺嘴上不说,但是到了春节和中秋,他的心里难免会涌起绵绵的思念和对家庭的歉疚。可当他看到多瑙河畔这家连续亏损多年的企业在加入河钢大家庭之后,摆脱了经营危机、重现活力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员工们每天紧张而充实的工作,重新升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他内心涌动着强烈的自豪与自信,觉得自己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关系着所在城市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很多家庭和个人的命运。”王连玺和管理团队的同事们深感重任在肩。以前,工人白莉娜和爱人都在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工作。然而,自2003年起,钢厂接连遭遇了种种坎坷,工人们的收入持续下降。白莉娜的爱人离开了斯梅代雷沃钢厂,四处寻找工作,一家人生活在担忧和沮丧中。直到河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白莉娜的爱人重新回到了钢厂,一家人的生活也跟随工厂的复兴明显好转。

思绪回转,回顾走过的这段历程,王连玺把时间给了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把陪伴给了这里的员工。他和团队成员有攻关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今天,当春风再次吹绿这片沃土,王连玺内心充满了自信和期盼。无论前程充满怎样的考验和挑战,他都愿意用奋斗和大家共同见证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更加幸福的未来!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了实现更大的梦想,他执着向前、乐此不疲!

(本文作者为河钢唐钢设备机动部宣传干事)

背景

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日前授予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时代楷模”称号。三年来,这个团队扎根异国他乡,使百年老企业扭亏为盈,成为塞尔维亚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忠实践行者,被誉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全省开展向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学习活动。

斯梅代雷沃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南方约60公里处。在这座人口约10万的小城里常住着9名中国人,他们管理的一家钢铁厂关系着当地五分之一居民的生计。

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曾经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钢铁厂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倒闭,塞尔维亚政府不得不每月补贴1000万美元,勉强维持其运营。

2016年上半年,中国河北钢铁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这家钢铁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被收购后,钢铁厂短时间内就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钢铁厂年产177万吨钢,创下建厂105年来的最高记录,当年实现收入10.5亿美元,一举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因此获得重生。

从每年需要政府上亿美元的补贴到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对于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的重生,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管理团队倾注了很多心血。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被收购后,河钢集团派遣了9名中方常驻管理人员,原有的5000多名当地职工全部留用。日常生产经营全部依靠当地员工,所有招标采购均面向当地企业,严格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及民俗开展经营。每年组织塞方员工来中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2017年以来共组织16期境内培训,直接受益员工2563人。

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充分依托河钢集团技术、管理、绿色制造和全球最大营销服务网络等优势,累计投入1.9亿美元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提升,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河钢集团坚持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三个本地化”原则,不仅收获了当地员工的忠诚,也获得塞尔维亚政府充分肯定。塞尔维亚经济部国务秘书德拉甘·斯特万诺维奇说:“5000名工人意味着5000个家庭,加上钢铁厂整个供应链,预计斯梅代雷沃市约2万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生存。”斯梅代雷沃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说:“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给5000名员工的家庭带来了稳定收入,从而带动了当地人的消费,整个城市的经济因此蓬勃发展。增加的财政收入可以用来修建道路、投资医疗教育,这些都是河钢带来的福祉。”

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以建设“世界的河钢”为己任,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钢铁行业首个在海外成功运营的全流程钢铁企业,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推动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