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網絡)在暴風雪肆虐的山區牧道上,轉場的隊伍艱難前行,馬背上的孕婦突然臨盆,牧民們用三匹駱駝圍成產房,迎接新生命的到來……11月30日,在烏魯木齊美亞大光明國際影城的影廳裏,漫天風雪、驚心動魄的開篇,讓觀看影片《遠去的牧歌》的首府影迷方娜屏住了一口氣,“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住了,後來數十萬人畜轉場的場面更是壯觀。”

自11月28日上映的新疆本土題材電影《遠去的牧歌》三天來觀影人次突破5000人次,票房斬獲16萬,在衆多進口大片的首府電影市場裏斬獲第三的好成績,相信在接下來的週末,將會迎來一個新的觀影高峯期。

這樣一部無流量明星、無大製作、無大IP的本土電影究竟有何魅力?看看觀衆和主創怎麼說。

引發新疆影迷產生共鳴

《遠去的牧歌》於11月28日在新疆上映,記者從新疆人民劇場、人民電影院、美亞巨幕影城、十月影劇院等影院瞭解到,影片剛剛上映三天,觀衆觀影熱情高漲,很多影院黃金時段場次出現滿場,各大影院也加大了排片量。

“遊牧風光,大規模轉場,人爲了適應自然而進行的遷徙,太震撼。”“被爺爺和老鷹的情感所感動,對於轉場的記錄特別具有文獻價值。”這是新疆觀衆觀看這部電影后的心聲。

《遠去的牧歌》由天山電影製片廠攝製,以牧民四季遊牧轉場爲結構線索,時間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跨越到今天,故事圍繞新疆草原牧民胡瑪爾一家人遊牧生活的變革展開,全片分爲“冬(1980年代中期)”“春(1990年代中期)”“夏(2000年代中期)”“秋(2010年代中期)”四篇。講述了哈薩克族牧民四季轉場逐水草而居以及改革開放後生活發生嶄新變化的故事。

“一羣羣牛羊叫着跳着跑着奔向遠方,所到之處,塵煙四起,鋪天蓋地,場面太宏大了,這種獨特壯觀的人文景觀讓我非常着迷。”影迷趙承軍說,影片中的新疆美景跨越春夏秋冬,太迷人了,他想來一次自駕,去走走牧民們翻山越嶺的路。

除了片中展現的大美新疆,影迷孫麗更被影片中的情懷感染。“如果草原上鳥兒不來了,蝗蟲就多了,蝗蟲多了,草就沒了,草沒了,羊就沒的喫了,女主角哈迪夏對孫子講的這段話讓我爲牧民們愛護草原的心而感動。”

從《遠去的牧歌》今年9月在北京首映,90後教師努爾古力就期盼着這部電影在新疆上映。上映第一天她就立刻前往影院觀影,她說:“兒時的經歷都在片中重現,我的家在昌吉木壘縣,影片中很多畫面都在我的家鄉取景,看到那美麗的大草原,聽到動人的《黑走馬》,勾起了很多回憶。”努爾古力說,想給每一位參加演出的人和導演組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他們記錄了牧民由“傳統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走向“定居興牧”現代生活的歷史進程,也記錄了自己的童年。

11月30日,在美亞大光明國際影城(小西門店)影廳門口,前來等待觀看電影《遠去的牧歌》的觀衆排起了隊。“今天我們影院安排了8場放映,到下午3點左右,很多下午4點、6點的場次票都賣光了。”影院店長梁傑介紹,三天來,每場的上座率都在50%以上,觀影后影迷的評價也非常好。

“《遠去的牧歌》是部很有正能量的本土電影,不少觀衆是被題材陸續吸引而來的,週六、週日我們影院爲此特意開了一個專廳,每天大約放映5場次,預售效果不錯,我相信後續會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觀看。”人民電影院工作人員說。

轉場幕後動用30餘萬頭牲畜

這部影片爲何能夠打動觀衆,併爲之紛紛點贊?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以文傳情,以文植德,又充滿真情的作品,滿足了觀衆的欣賞品位和精神追求。

導演阿迪夏·夏熱合曼介紹,影片從策劃立項到拍攝完成前後歷時近三年,經過數十次橫跨新疆幾個地州的大規模轉場,只爲向觀衆展現最美的雪山松林、高山草場,以及在夏季牧場幸福生活的生動景象。

阿迪夏透露,對於冬季部分取景,劇組特意選取了一個木壘縣半平坦半峽谷的地方,動用了各類牲畜30餘萬頭聚集在一起進行拍攝。拍攝時還將幾十家牧民集合到一起,用六臺攝影機、四臺航拍器進行拍攝。

對於轉場之路的艱辛,《遠去的牧歌》的演員在拍攝過程中深有體會。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阿迪夏的演員馬爾江·巴依吐肯說,在轉場途中,阿迪夏的丈夫在暴風雪中離去,而馬爾江也在拍攝一個轉場的戲份時,從馬背上摔下來被一塊凸出的岩石撞成腰部骨折。

“飾演該片女主角最大的壓力是需要展現一箇中年婦女到老年人長達40年的變化,還有就是在拍攝一次轉場時,躺了三個月身體才恢復過來繼續拍戲。”影片女主角哈迪夏的扮演者馬爾江·巴依吐肯說,整個拍攝經歷了狂風大雪、也經歷了烈日炎炎,只爲向觀衆呈現牧民真實的生活形態。

“影片完整講述了40年來生活在新疆大地上的牧民們的生活之變。結尾,過去轉場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高速公路。當過去靠駱駝背起的家當和驅趕轉場的羊羣,已由一輛輛汽車承載轉運時,每個人都欣慰地笑了。”飾演男主角胡瑪爾的海拉提·哈木說,改革開放給牧民生活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讓他們充分享受到了現代化的成果,相信觀衆看了這部影片後,也會對此有深切的體會,會對時代的發展和人生道路有新的思考。

如今,一批批牧民積極投身退牧還草、定居興牧等工程,轉場規模越來越小,在新時代裏他們學習新的生產生活技術,與《遠去的牧歌》中嗅覺靈敏的牧民羊皮別克很相似,開始經營特色農產品、牧家樂、旅遊服務業務等。目前在新疆遼闊的草原上,各類牧家樂、精品民宿、民宿風情園、民宿文化村像一團團雲朵聚集着,把牧區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牧民的依靠新的生活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品味着更現代化的生活。

“影片注重挖掘遊牧文化豐厚的內涵,展現新疆冰峯雪山、森林草原、古村旱田、戈壁沙漠、胡楊草灘等獨有的自然景觀,同時生動展現了牧民當下的新生活。電影作爲藝術與現實結合的作品,是最容易感染人的,這部電影在影院上映後會讓更多人認識新疆,瞭解新疆,渴望新疆,這對推動新疆旅遊產業大發展來說,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相關人員說。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