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瞭解阿爾卑斯山,看過巴塞爾表展,喫過瑞士蓮巧克力,但如果要問最喜歡瑞士哪座城市時?不知道蘇黎世這個凍齡小城會不會出現在你的答案裏。

7月初,瑞士國家旅遊局在北京首次舉辦了城市文化主題發佈會,推薦了包括蘇黎世、日內瓦、伯爾尼和巴塞爾等在內的城市。

在這個不設首都的國家裏,作爲瑞士的商業、經濟和教育中心,同時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這一次,蘇黎世成爲了我們最值得期待的水濱之城。於是,我們採訪了在那工作和生活的旅遊局負責人Nana,想要揭開一個打破人們刻板印象的真實水城。

“蘇黎世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迷你都市,這裏有很多大自然的元素”,這是Nana眼中蘇黎世的樣子。

對她而言,這個宜居的水城既有都市的繁華,又有大自然的呵護,隨處可見的綠地、泳池和動物,讓她生活在這裏,很舒心。

蘇黎世是一個很規整的城市,被東、西城區包圍着。東城裏有數不盡的教堂和劇院,那些飽經滄桑的歷史的痕跡,給人們訴說着這座城市悠久的故事。而西城更像是一個文藝先鋒地,原本的工業園區搖身一變,換上新裝,被這裏有創新的人們包裝成了一個具有創意想法的玩樂地。

老城區裏有劇院和教堂,也有神奇的1米小巷

蘇黎世多半的劇院和教堂都坐落於老城區內。蘇黎世歌劇院、國家博物館、聖母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等在這兒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每天人們絡繹不絕的出現在這裏,或欣賞它的建築美,或領悟它的歷史感。

在僅有1200多個座位的歌劇院裏,欣賞芭蕾舞團優秀的舞者們用心譜寫的《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不管在任何位置,都能領略到小天鵝們活蹦亂跳的舞姿。

在火車站旁,感受瑞士最大的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在這個有100多年曆史的城堡內,看看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文化生活是一幅怎樣的情形。

去火車站不遠處的班霍夫大街上走走,走到盡頭欣賞聖母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看看聖母大教堂的鐘面,是不是當地人所傳說的那般“歐洲最大”;與它隔利馬特河相望的便是蘇黎世大教堂了,這裏是蘇黎世的地標性建築。登上百米的雙塔塔頂,向北望去,利馬特河兩岸的建築和行人盡收眼底;向南望去,陽光照着蘇黎世湖上折射出的波光也足以讓人欣喜若狂。

這兒不止是遊客和藝術愛好者的天堂,所有人哪怕是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裏瞭解這些帶有歷史沉澱感的建築。

“每年這裏都會舉辦‘Opera For All’的活動,雖然蘇黎世歌劇院是全歐洲最小的,但它卻是最經典和頂級的劇院。在特定的一天,這裏會進行實況轉播,將劇院內的表演通過六鳴節廣場(最大的廣場)的大屏幕直播出來”,Nana回憶着。

也就是說,你可以不用再穿的西裝革履走進劇院,換一種更爲獨特的方式,拿幾把露營的凳子,甚至是席地而坐,喝着啤酒和家人朋友們欣賞歌劇表演。

“還有一年一度的‘Night For Museum’活動,博物館在這天晚上7點至凌晨2點將免費向公衆開放,”Nana補充道,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爲了讓普通百姓也能參與到文化的體驗中來,回憶起當時的藝術革命。

有時候,當地人還會來一場創作,讓人們住進“博物館”裏。

只不過這並非是一座博物館,而是一家可追溯至中世紀的酒店——Widder Hotel(威德酒店),它是由老城內的9座連排別墅改建而成的,一些出名的藝術家畫作、雕塑和藝術品,讓整個酒店好似一家藝術博物館一般。想了解歷史故事和藝術作品,直接住進來就好。這種方式,無疑讓蘇黎世成爲了極具文化底蘊的地方。

文化的東西也可以做的很親民,很接地氣。

除了這些藝術文化,老城區裏的巷子也很有自己的特點。

“這裏的老建築就算再擁擠,也要給巷子留下1米長的寬度”,Nana說到。

1米小巷的背後是一個流傳深遠的故事。

早在中世紀的蘇黎世,是一個很不乾淨的城市,這裏的人們沒有一點環保理念,也沒有任何清潔工打掃。當時的蘇黎世和歐洲大多數城市一樣,都是依靠豬把垃圾喫掉的。

雖然水被污染後發出了一陣陣惡臭,但當時的垃圾多是生活垃圾,並沒有如今的塑料和電池之類的東西,所以豬豬們喫的還算挺開心。

城區很小但人很多,樓修的也越來越擁擠,但不管人口爆炸到了怎樣的程度,這裏的建築物之間都不會小於1米。

如果比1米還狹窄的話,豬豬們就轉不過身,無法暢通無阻的“清潔街道”了。

在50—70年前,通過一系列的治理,蘇黎世漸漸擦去了臉上的污漬,開始打扮起來。直到現在,城裏1200多個飲用水泉眼,都是可以直飲的,這些噴泉噴出來的水,比超市買到的水含礦物質還要多。

“我喝過一次湖水,雖然在我旁邊就是鴨子和天鵝,我也並不建議人們去喝湖水,但即使是喝這裏的湖水,也不會鬧肚子。”Nana對如今蘇黎世衛生的治理,顯得尤爲滿意。

老城區的每一個巷子、每一個建築和每一家餐廳背後,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小故事。

Freitag集裝箱看看,這兒不止有公園式餐廳,還有啤酒廠酒店

與老城區截然不同,西區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孩子。他自信、敢於向過去說不,也能將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與過去的元素結合,創造出一個新生事物來。

沒錯,這裏是一個先鋒聚集地。

和北京的798工業園區很像,這裏原來也是一片工業區,工業革命之後大部分工廠都被關停,如今成爲了文藝青年們創業的時尚又多元的基地。

“在這裏,沒有對錯,也不怕犯錯,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這裏都能成爲它的舞臺,”Nana認爲西區是創意者的天下。

西區最有名的一家店莫過於蘇黎世國包“Freitag”旗艦店,在這個由19個廢棄集裝箱搭建而成的建築裏,擺滿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包。對卡車油布青睞有加的它,將環保和時尚巧妙的融合,成爲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除了名聲大噪的Freitag,在西區還有塊空地,一批當地的年輕人利用開發商拿到所有許可證前,開了一家名爲Frau Gerolds Garten的餐廳。幾張板凳搭起的一個Bar,旁邊的空地上種滿了有機綠植和蔬菜,這種一站式食物製作的理念和方式,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認可,也讓這家公園式餐廳得以保留了下來。

除了時尚的購物和多元的餐飲,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結合西區特定的地理環境,出了不少有趣的下榻之處。

原來的造紙廠成爲劇院、郵局成爲餐廳、啤酒廠成爲了酒店。

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是改造它們的重點,雖然充滿着創新的想法,但保留歷史的痕跡繼續講述它的故事,是改造這兒的精髓。

不知睡在啤酒桶內是個什麼滋味?

一家名爲B2(Boutique Hotel + Spa)的精品溫泉酒店就位於啤酒廠的建築內。這家酒店保留了啤酒廠當年的廠房和釀酒的機器設備,大廳的吊燈是用啤酒瓶拼湊起來的,Spa體驗給人的整體感覺是睡在了啤酒桶內。來這兒的人們,在體驗到新式服務的同時,觸摸到了原來的歷史痕跡。

除此之外,還有當鋪版酒店25Hours,你只需提供家裏值錢的寶貝,就可以換得一張免入住通行證,以及只爲女性開放的Josephine’s Guesthouse酒店。

Freitag集裝箱、公園式餐廳和啤酒廠酒店的背後都是帶給人們的對創意與環保的追求。

火車站裏有守護天使,班霍夫大街前有一片草地,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綠洲”

不管怎樣介紹蘇黎世,有兩個地方總都繞不開——火車站和班霍夫大街。

作爲這座城市的交通樞紐之一,中央火車站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把自己當成了藝術家筆下的畫板和舞臺,用藝術作品吸引行色匆匆的人們。

哪怕,你只駐足停留了一分鐘。

今年4月,中央火車站就曾出現了一個名爲“守護天使Nana”的雕塑,這個由瑞士著名藝術家Nicki de Saint Phalle創作的空中胖天使,高達11米,用色彩跳脫的連衣裙和一對分量十足的金翅膀守護着所有出行的人。

送走了Nana後,這裏又迎來了一棵五彩繽紛的“樹”(Gaia Mother Tree)。這棵由巴西概念藝術家Ernesto Neto手工編織的高達19米的樹,在它的四周還環繞着磨碎的香料。或許,他們想用香味解除人們出行的一點點疲勞吧。

出了火車站,大步向班霍夫大街走去,不要回頭。

作爲貫通火車站到布爾克利廣場的通道,這裏早就被冠以“瑞士華爾街”的美稱。這個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和200多家銀行的街道,自然而然成爲了人們購物的天堂。

在寸土寸金的大街上隨處可見Freitag、Chanel、Gucci、Hermes、LV、Prada、Armani等奢侈品名店以及各大精品潮流店。每到打折季時,還要努力說服自己控制住想要買的衝動。

雖然這裏早就成爲了人們必去的景點之一,但在這條街上不止有買買買一件事。

“全長1.4公里的班霍夫大街,並非是人們想象中的名媛、貴婦的主場,離火車站較近的一片區域也可以讓學生們找到歡樂,”Nana回憶起她當年上學時就常來這裏。

“這片區域有很多特色餐廳和原創小店,價格都是學生能承受得起的,還有一整片大大的綠地和一個雕像,那是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這是蘇黎世的一個英雄,他熱心、善良的爲孩子們建了很多學校。爲了感謝他,蘇黎世在最貴的地方建了一片草地。

這片草地,是你不能錯過的。

“蘇黎世是一個充滿綠色的都市,這裏1/4都是綠地,毫不誇張地說,10分鐘的步行時間,可以從任何地方啓程前往一處綠地,”Nana認爲蘇黎世的環境十分優美,綠化做的也很不錯。

在城市任何角落,10分鐘就能迴歸大自然,這確實讓人着迷。也正是有了這種便利性,本土時尚鞋子品牌ON,設計了一條“綠色馬拉松”的路線。

它就像是城市裏的一片綠洲,讓人們能平靜下來,或讀書看報,或躺下聊天,在最嘈雜的地方迴歸自然。

午後游泳,落日喝酒聊天,這就是蘇黎世人最喜歡的生活

比起在班霍夫大街血拼,蘇黎世人更喜歡的是去公園走走、去河邊湖邊的泳池游泳,在落日餘暉下喝酒聊天。

水城裏有25個河邊、湖邊的露天泳池和10多個室內泳池。作爲全世界人均游泳池密度最高的城市,蘇黎世成爲了一個隨時可以下水的地方。

大多數人的揹包裏除了手機、錢包外,還會帶上泳衣、毛巾和防水包。

沒錯,他們在平日的工作時間裏還會去游泳。利用午休的時間找一個露天泳池跳下去,上岸後喫點東西再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有的人下班後也會選擇去泳池解解乏。

到了8點後,泳池關門,同樣的位置就變成了水邊酒吧,人們在水中的木伐上聊天散步,把腿伸進水裏席地而坐,喝一杯小酒,發發幾句牢騷,和朋友們說着工作和生活中那些或有趣或無奈的事。

中午,水裏的人比岸上的人多;晚上,喝點小酒看着夕陽西下。這就是蘇黎世人最真實的日常生活,他們喜歡這種河邊、湖邊的社交方式,或者說,他們喜歡在水邊做各種活動。

Barfussbar、Rimini Bar和Seebad Enge是3家受當地人歡迎的湖邊酒吧,華燈初上,坐在湖邊看着整個蘇黎世的夜景,的確是一種享受。

我們離嚮往的生活只差一張機票的距離

隨着越來越多的航線興起,如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和深圳飛往蘇黎世的航線,中國已經成爲瑞士旅遊的第四大海外市場。中國遊客數量的逐年增加,包括其潛在遊客數量的增大,小巧精緻的蘇黎世成爲了讓人們無法抗拒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瑞士國家旅遊局表示,目前正在同支付寶取得合作,將於近期開通這一便捷的支付方式,讓中國遊客有更好的遊玩體驗。

“正如我們的夥伴瑞吉山,這個可以欣賞到阿爾卑斯山全景的最有名的瞭望臺,已經開通了支付寶服務,”Nana認爲,開通支付寶付款方式,是打開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此外,中文官方微信、微博平臺上也會即時推送最準確的信息,包括小程序平臺上也會推薦一些特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活動以及教堂、景點、酒店和餐廳的去處等。

雖然有很多便利國人的體驗方式,但歸根究底,只有真正體驗、感受到真實的蘇黎世,才能瞭解這個瑞士最大城市中所蘊含的健康、環保、時尚和創新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瑞士國家旅遊局、Goog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