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慧法师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最上乘论》

要改变以前的错误,不是让你随顺错误所带来的惩罚,而是要重新把握住当下,做出正确地选择。《无名之辈》的故事就是一个从对生命的妥协到对未来的争取的故事。

记得陈佩斯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在我看来,《无名之辈》要讲述的东西和陈佩斯的小品《主角与配角》讲述了同样地情怀。一些放在人群中都认不出的路人,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也想要绽放自己的光彩,也想在这个纷繁的世间活得潇潇洒洒。

可是正如陈佩斯在《主角与配角》中一样,好不容易抢来的主角机会,演着演着,就成了配角。《无名之辈》也是如此,抢劫犯也好,残疾少女也罢,要给自己的人生改变些什么,最后却只能妥协。

直到他们发现了尊严,发现自己也被人在乎着,同时自己也可以去爱别人,才认识到芸芸众生间,互相的牵绊也是互相成就的因缘。他们终究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命运——或是卸下了胸口的大石,或是重新收获了生命的美好。

有时会觉得他们最初的悲剧源头是马先勇的那次酒驾,让女儿失去了母亲,让妹妹失去了双腿。如同我们在遭受恶缘果报的时候,总会叹一句“消业啊”,然后就把责任推给了过去世的恶因,似乎今生今世什么都没做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曾有人问我:为何最近总是发生不如意的事?我告诉他: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佛教所强调的因缘果报,从来都是一个众集所成的事情。是我们不断的自我消沉,才产生了消极和逃避的阴影,更让那些不幸的种子逐渐萌芽、显现果报,最后卷入一群跟自己一样深陷泥沼的人,共同承受一番苦痛。

电影里的叙事也是这一原则 ,从马嘉旗的撒泼寻死,到马先勇的偏激查案,还有高明的携款逃离,甚至两个笨贼的手忙脚乱,都是在自己失败的人生中所衍生出的果报。

他们面对种种障碍,不是主动去化解和积极生活,而是妥协与挣扎。最终的结果,与陈佩斯在《主角与配角》里一般,好不容易获得了扮演英雄的机会,最后还是在妥协的配合中说出了那句:皇军让我给你带个话。

大概所有剧中人都没有思考过,要彻底改变这种悲剧的现状,不是乞求外在境界的改变,也不可能诉求于历史轨道的更改,只能去改变当下的心态,正如禅宗祖师所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心态的更改,可以让你的心境变得正面而积极,处事变得柔顺而自信,生命的善法种子才能借助有益的缘分,得到成熟的可爱果。

幸好在《无名之辈》的结局里,每个人都在命运冲击的警醒中,逐渐地回到正轨,去努力的补缺之前消极的遗憾。这些缘于自身的自怨自艾而产生的失败和心灵的游荡,终于重新回到正轨,也重拾了自己的尊严。

觉林菩萨有一偈: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回头再我们这些现世的人啊,是那么的平凡,可是我们依旧有着波涛汹涌的内心,甚至有着凌云壮志。命运能否让我们实现,仍未可知,但自暴自弃,就一定会将自己放逐到无边的深渊去。

来源:腾讯佛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