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場的混亂和人類的恐懼……對於購買資產和發放信貸而言,這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蘇世民

  疫情兇猛,直播火爆。4月10日,73歲的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在中國“直播帶貨”。3月,他剛剛推出《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中文版。

  他在直播中說,“現在是重倉中國的最好時機。”對於疫情,他的建議言簡意賅:備足資金,善待員工,放眼全球,先穩住陣腳,再觀察機會。

  蘇世民身上有很多標籤,每個標籤背後都有精彩絕倫的故事。

  他在1985年創立的黑石,如今管理着5711億美元資產;他被媒體稱爲“金融宗師”,被加冕爲21世紀新“華爾街之王”;他是白手起家、通過事業取得成功的“美國夢”典範,也因奢華、高調的生活方式飽受非議。

  他是猶太移民後裔,身高1.7米,擁有159億美元個人財富,是特朗普的“閨蜜”(confidante)和“最新的永遠的好朋友”(latest BFF)。

  3月25日,特朗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與華爾街舉行一場電話會議,討論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蘇世民當然參與其間。

  紐約時報白宮記者麥琪·哈伯曼,曾因報道特朗普顧問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獲得2018年普利策獎。

  2020年4月3日,紐約時報關於特朗普就疫情尋求顧問建議的報道中,麥琪·哈伯曼詳細介紹了目前“總統獲取建議的對象”。

  她說:特朗普在商界最常求助的是黑石創始人,“任何(諮詢顧問)名單第一位,總是蘇世民”。

  4月6日,黑石向紐約州捐款1500萬美元抗疫。其中1000萬美元將注入紐約州醫護人員救助基金,500萬美元用於提供食物援助。

  蘇世民和黑石,是理解近四十年來華爾街資本生態博弈和進化,觀察美國政商角力大棋局的一個絕佳切片。

  華爾街的王座

  並非這次疫情讓蘇世民成爲總統的“首席商業顧問”。

  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十多天後,在白宮召開了“戰略與政策論壇”第一次會議。

  這個新總統的商業顧問團,堪稱是美國商界領袖俱樂部。與會者組成的長長的一把手名單,來自通用汽車、摩根大通、貝萊德、迪士尼、波士頓諮詢、沃爾瑪、波音、IBM,等等美國最頭部的企業。

  特朗普開場就說:“蘇世民在大選後第二天,也可能選舉當晚,就給我打電話……他說,想召集一組世界級(商界)領袖,現在大家就在這裏了。”

  在今天看來,會議議題包括稅收、貿易、法規、基礎設施、教育、移民,很多都成爲特朗普經濟政策最爲關注的領域。

  對於特朗普,選擇蘇世民作爲首席商業智囊,不是因爲他們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而是因爲蘇世民和他創立的黑石,已經坐上華爾街王座。

  自1988年秋遷址公園大道345號之後,黑石的總部就一直位於這座低調的包豪斯風格大樓。

  雖然距離物理意義上的華爾街,還有6公里的車程,但蘇世民和黑石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是21世紀的“華爾街能量”。

  2020年1月30日,黑石公佈2019年財報。財報發佈當天,黑石的官方新聞稿中,蘇世民說,2019年黑石1344億美元的募資額、630億美元的投資額、1040億美元的永續資本,“都創了紀錄”。

  他非常清楚黑石的能量:“黑石從未如此強大,在快速發展的另類投資領域,黑石已經是標杆性機構(reference institution)。”

  另類投資,就是投資股票、債券和現金之外的金融和實物。黑石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黑石資產管理規模571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1%。

  其中,房地產1632億美元、私募股權1829億美元、對沖基金807億美元、信貸1443億美元,這是黑石四大業務部門。

  四大業務部門合計剩餘的可投資金餘額(Dry Powder)高達151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9%。

5

  黑石近三年分板塊可投資金餘額情況 來源:《棱鏡》繪製

  這是一個富可敵國的數字。2019年加拿大一國的財政收入不過2388億美元;更何況,對於黑石這樣槓桿收購起家的結構而言,這個數字意味着數倍、數十倍的資本能量。

  正如蘇世民所言,“這使我們能夠進行其他公司無法想到的交易。”

  黑石几十年來開展的龐大私募股權投資,也讓希爾頓、範思哲、樂高樂園、杜莎夫人蠟像館、徠卡相機等大衆品牌,成爲(或者曾經是)這家公司的產業,或者說只是在投資者眼中的現金流。

  黑石還是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房東”,印度最大的商業地產持有者。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黑石無疑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華爾街的“災後新秩序”的大贏家。

  金融危機贏家

  2020年,黑天鵝再次盤旋華爾街,全球抗疫,油價大跌。對於持有大量酒店、辦公物業和能源產業的黑石而言,短期的衝擊自然難以避免;但對於蘇世民而言,機會似乎又來了。

  3月4日,蘇世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經濟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場的混亂和人類的恐懼……對於購買資產和發放信貸而言,這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他代表了資本背後的冷靜和精明:“當人們經歷未曾料到的困難,對於購買資產而言,一天比一天好。”(Every day, it is becoming a better day to buy assets with people experiencing unexpected difficulties…)

  這是一個近六千億美元級的、純商業的判斷,毋需進行倫理學的解讀。何況在華爾街,財富往往在危機中醞釀。

  1907年,華爾街股市崩潰、銀行擠兌,紐交所瀕臨倒閉。當時美國沒有中央銀行,J·P·摩根和他背後的金融財團紓困救市,成爲“銀行家的銀行家”。

  1930年代,大蕭條,保羅·蓋蒂以幾分之一的價格收購多家石油公司,建立“黑金帝國”,成爲一代世界首富。

  1970年代,美國開始了長達12年的滯漲,沃倫·巴菲特卻發現市場上到處都是便宜的股票,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舞臺。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瑞·達利歐提前捕捉到市場崩潰的信號,佈局空頭,在市場的一片哀鴻之中收益 22%,橋水封神。

  就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前的那個週四,10月15日,黑石完成了第一期黑石旗艦併購基金的募集——8.1億美元的黑石資本夥伴第一期(BCPI,Blackstone Capital Partners I)。

  蘇世民在書中回憶了他的慶幸:週四簽署完所有的募集文件,過了一個週末,就是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

  他直言,“如果再拖延一兩天關閉基金,我們就會陷入黑色星期一,投資人可能已經沒錢了。”

  類似的故事在2007年再次發生。

  2007年6月,黑石以每股價格31美元的價格,發行1.3億股,公開募資超過40億美元。這次金融危機前夜IPO,伴隨新世紀私募股權行業一輪高速發展,在當時成爲繼谷歌上市以來第二大IPO。

  不久,2007年8月,次貸危機開始浮現,一場金融風暴開始在全球蔓延。

  黑石再次卡位。

  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深受重創,影響至今;但金融危機之後,黑石卻迎來歷史上最快的發展。

  2007年3月,黑石IPO招股書顯示其資產管理規模爲787億美元,到2019年底的5711億美元,管理規模增長6.5倍。

  2019年,旗艦併購基金黑石資本夥伴第八期(BCP VIII),募資260億美元,超過08年金融危機前217億美元的記錄;黑石房地產夥伴第九期(BREP IX)募資205億美元,成爲有史以來最大的地產基金。

5

  黑石旗艦併購基金黑石資本夥伴各期募資情況 來源:《棱鏡》繪製

  回頭來看,黑石在金融危機後高速增長的邏輯已經非常清晰:就是從在危機中獲得優質低價的資產。

  用蘇世民的話說,“我們可以持有投資,直到市場走高、流動性增強,然後全價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去槓桿的市場環境下拋售”。

  但黑石一直是這麼做生意的,爲什麼近十多年來,尤爲突出?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中央銀行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黑石核心的併購、地產業務,大量使用資金槓桿,再加上金融危機形成的資產折價,這讓黑石成爲了這場歷史性救市的直接受益者。

  地產市場的崩盤,還讓黑石成功“抄底”週期:2012年美國房價觸底反彈,黑石開始在全美買房。

  蘇世民回憶:“當地法院會公佈即將進行拍賣的房產,我們的收購團隊一個街區一個街區地搜尋……我們每週都會購買1.25億美元的房產,一連持續了幾個月。”

  這些住房及其房租現金流被黑石裝入一家名爲邀請之家(Invitation Homes)的公司。

  2017年2月,邀請之家在紐交所上市,黑石佔股72.8%,黑石至此已經累計投入100億美元。此時,美國的房價,已經超過2006年金融危機前的高點。

  隨後,黑石逐步退出獲利,到2019年底,黑石在邀請之家的佔股8.56%。人人都想抄底,只是這背後最重要的是資本實力。

  政策是黑石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和社會開始反思金融體系中存在的風險,希望在制度層面維護銀行業的安全。

  2010年7月,奧巴馬簽署《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其中著名的619條由美聯儲前主席、奧巴馬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保羅·沃爾克提出,被稱爲“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

  沃爾克規則的核心是讓銀行迴歸主業,禁止銀行擁有、投資、運營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或者其他自營交易。

  奧巴馬政府對華爾街的強監管,意味着高盛、摩根史丹利、花旗這樣的老牌機構剝離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業務。

  賽道寬闊,競爭稀少,資金湧入,黑石飛奔。

  隨後,蘇世民老朋友、棕櫚灘豪宅的鄰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蘇世民進入美國權力的核心,也讓市場對黑石關注進一步提升。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同樣利好黑石。

  2017年12月,特朗普簽署《減稅和就業法》。這是美國1986年稅法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減稅。

  黑石一直是一家上市的合夥企業。重要的原因是稅改之前,合夥企業稅率只有15%——黑石這樣的體量如果是公司,稅率高達35%。

  特朗普稅改之後,美國對企業開始實行21%的單一稅率;對於合夥制企業,則進行穿透徵稅:機構不再繳納所得,獲得收入的合夥人直接按照個人稅率徵稅。

  這對於合夥制金融機構的高收入者而言,收入很容易觸及37%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

  2019年4月18日,黑石宣佈將從上市的合夥企業,轉爲上市公司。

  合夥制稅收優勢不再明顯,而公司制最重要的是可以提振股價。由於美國不允許指數基金等被動投資者購買上市合夥企業股票,蘇世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購買(黑石)股票的人將增加一倍”。

  消息宣佈當天,黑石股價上漲7.49%至37.19美元;漲勢一直持續到2020年2月11日,收盤64.97美元,市值一度超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只是相較於這些盤桓華爾街的老面孔,黑石不過是成立30多年的“年輕人”。

  時代屬於黑石

  華爾街只講回報,無論其他——無論商業模式還是政策利好,賺錢是王道。

  黑石的賺錢能力到底有多強,《棱鏡》整理了這家公司1985年成立到2019年底,年業績(Net IRRs)如下:

5

  黑石成立以來板塊業績情況 來源:《棱鏡》繪製

5

  黑石的產品線 來源:《棱鏡》繪製

  表現優秀的資產回報,讓精明的投資者持續用錢投票。

  業內有評論甚至稱,黑石集團是唯一兼具如下三個能力的機構:熟悉全球所有不同資產,擁有迅速完成交易的資源,具備吞噬整個方案的財力。

  任何的成就,事在人爲。蘇世民是如何創立了黑石,如何參與了這個時代?

  1947年,蘇世民出生在一個猶太店主家庭。

  1972年,25歲的蘇世民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加入華爾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

  在雷曼,蘇世民迎頭趕上了美國槓桿併購的浪潮,31歲升任董事總經理;更重要的是,在這裏他結識了彼得·彼得森——雷曼兄弟的董事長,後來與他一起創立黑石的合夥人。

  1985年10月1日,蘇世民和彼得森各出20萬美元啓動資金,創立黑石。彼得森擔任董事長,蘇世民任CEO。

  彼得森比蘇世民大21歲,在加入雷曼兄弟之前,曾任尼克森政府的商務部長,在政商兩屆都有聲望。

  兩人組成一個“權威+專業”的創業公司。雖然蘇世民總是喜歡回憶他們募集第一期併購基金時的艱難,但這筆超過8億美元的資金,在1980年代末,足以讓他們在槓桿併購行業站穩腳跟。

  1989年12月,黑石完成成立以來第一筆槓桿併購交易。黑石僅支付了交易價格的2%,也就是1340萬美元,換取了美國鋼鐵公司鐵路與船舶運輸系統51%的股權。其餘部分由化學銀行(後併購並改名摩根大通)提供的槓桿信貸支付。

  如果用買房來簡單類比槓桿併購過程,或許更加直觀:買家只需支付首付就能買下,其他款項由提供抵押貸款的銀行支付;房屋出租的現金流,則用來覆蓋貸款利息。

  買家可以將房屋翻新加價出售;也可以等待房價上漲出清獲利。如果10萬元首付,用槓桿購買了100萬元的房產,一年後110萬元賣出,用10萬元本金,可以獲得10萬元收益,利潤100%。

  這是槓桿併購的基本模型,也是黑石的基礎起點。

  當然,金錢永不眠。蘇世民說,“金融行業沒有專利,(業務)利潤會衰減……必須持續的發明業務,才能表現出色。”

  黑石正是在業務模式的有序擴張中,滾大了自己的雪球。

  1988年,黑石和勞倫斯·芬克組建黑石財富管理公司,這家公司就是金融巨頭貝萊德(BlackRock,黑巖)公司的前身。

  當然,貝萊德最近也登上了中國互聯網頭條。2019年4月,瑞幸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貝萊德投資1.25億美元,投後估值29億美元。2020年4月10日,瑞幸咖啡市值跌至11億美元,貝萊德套牢。

  1990年,黑石集團啓動衝基金業務。1991年,美國房地產又一次衰退,蘇世民入場,黑石啓動房地產投資業務。

  1999年,黑石啓動夾層資本業務。

  蘇世民還有很多故事,比如與小布什在耶魯讀書時就認識,並都是骷髏會的成員;比如他喜愛奢華的生日派對,70歲生日派對的花費可能高達2000萬美元。

  但他也給了紐約公共圖書館、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牛津大學數億美元的慷慨捐贈。

  他的本質是一個商人,在商言商,而且做到了浪潮之巔。

  蘇世民說:“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親歷過7次大規模的市場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年、2008 -2010年。經濟衰退是正常現象。”

  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消息,黑石正進行排他性談判,擬斥資40億美元將SOHO中國私有化。

  或許現在是第8次了,黑石又一次“貪婪”起來。

  核心參考資料:

  1.《King of Capital: The Remarkable Rise, Fall, and Rise Again of Steve Schwarzman and Blackstone》

  2.《What It Takes: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3.美國證監會:https://www.sec.gov/cgi-bin/browse-edgar?CIK=BX&;action=getcompany&;owner=exclude

  4.紐約客雜誌: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08/02/11/the-birthday-party-2

  5.福布斯雜誌:https://www.forbes.com/sites/steveschaefer/2016/05/11/stephen-schwarzman-and-blackstone-wall-streets-unstoPPable-force/#eb7e5547bd69

  6.本文亦參考黑石官網多處信息:https://www.blackstone.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