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張遇上的這個事兒,看似都是他"心外"的事兒,因爲心在腔子裏,事情發生在外面,一般人都會這麼理解。同樣地,如果老張明白了上面的"心外無事""心外無理",那他就知道自己的焦慮只有自己才能消除,因爲決定因素是自己的心,與外部無關,當然也沒有人可以替他。

大家發現沒有,最近這些年,人們的焦慮似乎越來越多了,就像揮之不去的蚊蟲一樣,一不小心就焦慮了。很多人都不堪其擾,但又無可奈何。那有什麼辦法嗎?其實不用到別處找,老祖宗的文化裏就有治療焦慮的藥方,尤其是陽明心學,是一劑專治焦慮的良藥。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治,焦慮就是屬於心病,陽明心學正好是關於怎麼"修理"心的,對症。

究竟是怎麼對症的呢?舉個例子。

老張的焦慮

老張在城裏搞裝修,這兩天很焦慮:孩子病了需要儘快住院,地裏的農活兒都夠老婆忙的了,爹孃年紀又都大了。自己這頭兒,剛接了活兒,要是回去肯定耽誤工期,不但賺不到錢還要賠償損失,還有來回路費加上耽誤工夫一折騰,搞不好半年就白乾了。再說還沒賺到錢拿什麼回去給孩子治病呢?老張喫不下飯睡不好覺,焦慮得不行……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遇到這樣的事兒,一般人安慰老張都是"要想開點兒,要不和業主好好商量商量,容兩天工夫兒,先給孩子治病"或者"能不能讓親戚幫忙送孩子去醫院"反正只能就事論事出出主意。再不就是安慰:"該喫喫該喝喝,車到山前必有路",最多大夥給老張湊點兒錢,表示一下情義。

通常來說,進城務工的人都很辛苦,自顧不暇,自己的事兒都顧不過來。上面這些做法,應該是周圍人能給老張最好的溫暖了吧?即便是這樣,他的焦慮治好了嗎?顯然沒有。即使爲了考慮大家感受,善意地掩飾起來,但是困擾在他心頭的焦慮仍然還在,頂多是得到了關心,心情會好一些。

陽明心學的解讀

如果在這個時候,老張懂了陽明心學,或者有人用陽明心學的理念來幫助他,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陽明心學裏面有個核心理念"心即理",由此演化出兩個重要觀點"心外無事""心外無物",意思是,萬事萬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都不在心外而在心內。由於篇幅有限,這裏我們只討論和老張相關的內容。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先來看一下,如果從陽明心學的視角來看老張這件事兒,是個什麼結論呢。

老張遇上的這個事兒,看似都是他"心外"的事兒,因爲心在腔子裏,事情發生在外面,一般人都會這麼理解。但陽明心學卻認爲:所有的這一切其實都是在老張的"心內",而不在"心外",這就是"心外無事""心外無物"。

怎麼理解呢?這要回到"心即理",陽明心學認爲,人的本心就是天理,這源自宋代理學家陸九淵的"吾心即是宇宙",和他倡導的"心即理"說。

陸九淵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陸九淵說過:"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

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心即理",提出了"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一切至理、一切事物都在心內。

如果老張懂得了這個理念,會有什麼不同呢?

那他就會明白:

  1. 孩子生病,老婆和他都很忙這一切,都是由於他內心的念頭顯化的。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這正是陽明心學的高妙之處,與現在流行的說法"你的所有境遇,都是自你內心的投射"異曲同工。
  2. 這件事兒的解決,也只能通過他自己內心的變化來化解,外面的努力都是枝枝葉葉,但根本在自己的內心,這同樣也很玄妙,但確實很智慧。
  3. 老張就會把注意力收回來,放在關注自己的內心上,從問題的根源入手,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事情發生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解決,而不是焦慮,焦慮不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身心俱疲。

以上是在認識上的變化,那焦慮如何消除呢?

治癒焦慮

其實就算不懂陽明心學,我們也知道,焦慮的產生,並不是因爲"外部"發生的事兒,而是人把事兒解讀得很糟糕,使自己心裏產生了不好的感覺,隨着不停地解讀、假設和強化,這種感覺越來越重,超過了心理承受範圍就變成了焦慮。其實是自己的感覺,引發了內在的焦慮,而不是因爲事件本身。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就拿老張爲例,孩子生病要住院,老婆忙農活兒,他自己抽身困難,這些是他碰上的事兒,這些事兒讓他很緊張,很擔心,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結果引起了內部的焦慮。

同樣地,如果老張明白了上面的"心外無事""心外無理",那他就知道自己的焦慮只有自己才能消除,因爲決定因素是自己的心,與外部無關,當然也沒有人可以替他。當然也會明白,焦慮不但不解決問題,反而會因此亂了方寸而犯錯。他一旦知道一切都在自己內心,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心裏就踏實了,焦慮的根源沒有了,自然就徹底治癒了。

王陽明的教化

當年王陽明在南京講學,弟子陸澄的兒子得了重病,陸澄也是急得坐臥不寧,寢食難安。王陽明藉機教化他,"此時正是修心時"。同時指導陸澄,擔心兒子病情是人之常情,但是爲此焦慮不安,心神不寧是於事無補的,越是緊要關頭,越要讓心保持平靜,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王陽明所倡導的"事上修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