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從能力方面來說,司馬懿的兒子們的表現遠比孔明兒子的表現要好上很多。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爲孔明的兒子的表現遠不如人家司馬懿的兒子們。

說到三國時期的名人,想必肯定有不少人會立即想到孔明。因爲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爲孔明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但是實際上,與孔明站在對立面的司馬懿也堪稱三國時期的聰明人。按理來說,像孔明這樣聰明的人生出來的孩子肯定表現也會非常好。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爲孔明的兒子的表現遠不如人家司馬懿的兒子們。這樣一來,大家可能就會感到好奇,想搞清楚爲何會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的情況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告訴大家,到底爲何同爲三國名人,司馬懿之子的表現就很好,而孔明之子的表現卻很一般?


一、司馬懿之子表現好的原因。

首先,司馬懿的家教非常嚴。

熟悉司馬懿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剛開始在曹魏的處境非常不好。先是被曹操猜忌,後又被曹丕和曹叡用特殊方法鉗制,所以一舉一動都可能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正因爲如此,他才養成了行事小心謹慎的習慣。而爲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他必然會以頗爲嚴格的家教來約束自己兒子們的言行。這樣一來,即便他不對兒子們行打罵之事,他們也會明白他的苦心並努力讓自己成爲可以輔助他的人才。


其次,司馬懿有機會將自己的這些兒子帶在身邊培養。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有兒子了,且那個時候他並不怎麼受曹魏朝廷待見,所以他有時間和精力將自己的這些兒子們帶在身邊進行培養。

而他的兒子又都和他一樣聰明,在他身邊待的時間久了,自然各方面的才能和見識就會逐漸長起來。之後即便司馬懿逝世前沒有能夠將曹魏的天下歸入司馬家族的名下,他的兒子也照樣有能力幫他實現這一目標。

再次,司馬懿給兒子們提供了較好的鍛鍊平臺。

前面我們說過,司馬懿兒子們接受的家教非常嚴格。而一個人若想成才,在三國時期怎麼也得經常上戰場積累實戰經驗纔行。司馬懿深知這一點,自然在培養自己的兒子的過程中,就會非常側重給自己的兒子們提供較好的鍛鍊平臺。而這裏所說的鍛鍊平臺,說白了就是戰場。

雖然這個鍛鍊的平臺有些殘酷,但卻最能讓他的兒子們長到本事。當然了,也正因爲司馬懿給予了兒子們上戰場鍛鍊的機會,才讓他們在之後建立了不少軍功。


二、孔明之子表現不好的原因。

第一,孔明老來得子,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教育自己的孩子。

孔明到了不惑之年的時候,還沒有生出一個兒子來。而等他有了親生兒子的時候,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這個時候,他身爲蜀國的真正領導人,就算有心去教育自己的兒子,也沒有那個力氣和時間去做這件事了。

要知道,每天光是處理公務就已經夠讓他感到疲憊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兒子呢?既然如此,那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將來會長成什麼樣,他哪裏還能做得了主呢?


其次,孔明逝世後,蜀國給予了他兒子太多厚望和優待。

孔明逝世的時候,諸葛瞻的年紀還很小。就算他非常聰明可愛,可也完全沒有能耐繼承孔明的遺志,做蜀國背後那個運籌帷幄之人。

但是蜀國人和蜀國的君王可就不這麼認爲了,他們覺得既然諸葛瞻是孔明的兒子,那他就一定遺傳到了孔明的良好基因,也就一定能夠像孔明一樣拯救蜀國和帶領蜀國變強變大。在這種情況下,諸葛瞻既容易有壓力,也容易變驕傲。

時間久了,別說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能不把孔明生前教他的那些內容都拋諸腦後就算是很不錯的了。既然如此,誰還能希冀他能表現得有多好呢?


雖然從能力方面來說,司馬懿的兒子們的表現遠比孔明兒子的表現要好上很多。但是若論忠心的話,那司馬懿的兒子就明顯要比孔明的兒子遜色多了。要知道,即便孔明逝世了,諸葛瞻在蜀國也擁有巨大的權勢。可他沒有能力歸沒有能力,起碼始終做到了像他父親那樣爲蜀國鞠躬盡瘁。

而反觀司馬懿的兒子們呢,不僅跟司馬懿一樣有野心,甚至還做了很多司馬懿自己生前都不敢去做的事情。由此可見,評論歷史人物的時候,還是得注意一下角度問題的。不能全盤否定,否則就有失公允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