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羋月傳》電視劇中的向氏,是在楚威王出征後,楚威後設計把羋月的母親向氏趕出去的。但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合情理,也不合邏輯,而且漏洞太多、後患無窮。

因爲向氏並沒有死,楚威王也沒有死,只是去出征,遲早要回來的。他回來之後,不可能不詢問那個曾經懷過“霸星”的向氏,楚威後將很難自圓其說。她更害怕楚威萬一打聽到向氏的下落、或莒姬這邊打聽到向氏的下落,那自己的陰謀和謊言就會立刻被揭穿,也會即刻面臨“被廢后”的危險。

所以,楚威後絕對不會在這種時候把向氏攆出去,即便攆出去,也會派人在宮外悄悄把向氏弄死滅口。怎麼可能用這種方式“放虎歸山”?萬一楚王回來後找到她,自己豈不等於自掘墳墓?

所以,這個情節,電視劇裏設計的有些不合理,與原著大相徑庭。在原著中,向氏被攆出去的理由更充分,而且,對於威後這邊也沒有任何的威脅。儘管這理由有點令人難堪——

1、楚威王死後,羋槐繼位,在這期間,竟發生了“這種事”

向氏真正被趕出宮去是在楚威王駕崩後。而且,原因太丟人了。以下是原著原文:

楚威王駕崩,先王入陵,後宮姬妾要搬往西南行宮,莒姬因送喪過於勞累一時不得起身,只得由向氏出來內外奔走。因先王遺言中有一些日常用的器物要賞給莒姬及兩個孩子,她便帶着兩個侍女親去章華臺來領取。

由此可見,這楚威王對莒姬和自己的兩個孩子,還是很掛心、很惦念的,竟特意留給他們了些東西做念想。

向氏這邊遣了侍女跟着管事的寺人去領取器物,她便在外候着。這天烈日當頭,她見四下無人,便站在內外院中間的樹蔭之處候着,內院甚是安靜,不覺緩緩退進內院,想着:這亦是她當日先王同遊此處之情景,一時走神,慢慢向着迴廊多走了幾步,凝望着院中出神。

偏偏這時候剛繼位的新王槐晝寢方起,獨自沿迴廊散步,卻見一個綠衣少婦倚在廊柱上神情恍惚,恰是他最喜歡的那種溫柔嬌怯之美人。他性子本就有些“寡人有疾”,自先王病重以來,日日侍疾,先王去後他又守靈五月,“素了”甚久,此時先王奉安,便無所顧忌了。

這會兒剛走出臥室不久,便見一個美人兒已經等在廊柱上,一臉的含情思憶,他也不及細想,只道必是身邊的心腹寺人爲他所安排,豈有顧忌,便撲了上去,叫着道:“卿,卿。”

向氏不過微一走神,便被一個男子撲在身上,在她臉上又啃又親,驚得魂飛魄散,竭力就想把對方推開,怎奈她的力氣又焉能與楚王槐這等素有習武的男子相比,反倒以爲她故作推搡,更激得火起,喘着氣道:“美人勿動,若勾得寡人火起,不及回寢宮便在廊上幸了你!”

2、向氏就是因“這個緣由”被威後攆出了宮,從此下落不明瞭

向氏已嚇得哭出聲來道:“大王請放手,妾身不是,妾身不是!”正在此時,卻聽得一聲暴喝道:“大王,你在做什麼?”

這一聲嚇得向氏整個人都軟倒了,楚王槐趁勢將她抱在懷,抬起頭來卻見是他母后一臉怒色,身後跟着數名從人,從另一頭回廊過來。嚇的羋槐也趕緊鬆了手。

這就是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楚威後認爲:羋槐竟然在父王屍骨未寒之際,就調戲向氏,可見是“向氏不守婦道”,勾引在先。如此的紅顏禍水,豈能容她?萬一哪天羋槐再想起這妖孽來,那還了得,豈不成了天下醜聞?

氣得楚威後立刻就要將向氏仗斃,玳瑁卻出主意道:“先王原有遺詔,不令人殉葬。且先王已經奉安,此時若有公子之母暴斃,豈不惹人猜疑?”

楚威後冷笑道:“難道我就這般饒過這賤婢不成?”玳瑁道:“笑道:“奴婢倒有一個主意。有時候殺死一個人,反而便宜了她。叫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反而是最徹底的懲罰。先王在時,憐惜那些長年征戰的老軍家室無着,還賜宮女與他們完婚。”

楚威後已經猜出玳瑁的用意,故意追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玳瑁諂媚地笑道:“威後您若是將那些低位的妃嬪和舊宮人一起放出宮去,諒朝臣宗室們也無話可說。若是將其中一些舊宮人匹配老軍,更是新王的德政。聽說有一些老卒,又老又醜,性子粗劣,甚至還有品行不堪者……”

就這樣,向氏從此就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在宮中再也找不到她的蹤跡。不得不說,玳瑁這個女人真的心如蛇蠍,比楚威後更心狠手辣。她這個主意倒真是“萬無一失”了,不但絲毫無損威後的名聲顏面,而且,還會令向氏生不如死。

正所謂天道輪迴:也正因爲玳瑁傷天害理、惡行昭昭,最後才被秦王嬴駟梟首示衆,把人頭掛在城門上,十年不取下,風乾成人頭標本。算來,也是她惡貫滿盈,咎由自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