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是一个宰相辈出的家族,也是一个横跨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豪族。在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导、王敦,可谓称得上是整个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代表。

西晋末年,由于朝廷已经腐败得不行,直接就被叛军一枪毙了。

于是乎,这场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内部“下属枪毙大王”的狗血案,被称为永嘉之乱。

它直接导致西晋这个朝代的终结,也导致当时还可以称为皇家人物的司马懿侄子司马睿不得不南迁建康(今南京),并在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世族的扶持下建立了东晋政权。由于琅琊王氏代表王导、王敦的扶持,使琅琊王氏取得了其在东晋初年政坛上第一门阀的显赫地位。

东晋初年,王导主政中央,王敦则坐镇武昌,手握重兵,两人一文一武,内外相连,东晋大权被牢牢控制于琅琊王氏之手。朝中大臣一度3 /4以上是王家人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东晋进入了“二王时代”王导专政,王敦专兵时代。

但好景不长,琅琊王氏独掌军政大权,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和其他士族的忌恨,元帝不甘心大权旁落,开始启用刘隗、刁协等人对琅琊王氏权势过剩进行直接的干预。

但琅琊王氏的政治根基很深,王导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王敦又手握重兵,加之刘隗、刁协的政策与王导的“为政务在清净”的宽容政策不相谐调,从而引起大族的普遍不满,元帝本只想消除一些王氏权利,却没想到此招激化了皇权与门阀专权的矛盾,导致了王敦叛乱的爆发。

王敦自封丛相,还让王导来当司徒,并大封琅琊王氏子弟,令其掌管地方军政大权。至此,琅琊王氏权势最重,几乎打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但是,在胡汉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司马皇室是汉政权的象征,不容许任何一族取而代之。最终,王敦失去了大部分士族支持,叛乱终被平定。

王敦之乱后,司马氏及其他士族对琅琊王氏的猜忌日益加深,琅琊王氏在政坛上鹤立鸡群的局面逐渐变化。元帝因王敦之乱而忧死,明帝最终平叛,但其后不久,亦病死。明帝死后,东晋政局变动很大:成帝年幼继位,王导、卞壶、郗鉴、庾亮等七人同受明帝遗诏辅政。接着,庾后临朝称制,庾亮以帝舅之尊,地位迅速上升,政之大要,皆决于亮。朝廷立即出现了庾亮与王导的政争,成为政局中的主要矛盾。

(族谱记载,东晋琅琊王氏一族后因政治和战争等原因,几经迁徙)

这个时候的琅琊王氏,在政治上差不多被打败了,但王导还是不甘心,继续和朝里面其他政治上同样不如意的人联合在一起,共同打击庾氏。

但由于当时朝代的诸多内忧外患,庾亮不得不请求外援救助。咸和四年三月,庾亮出镇芜湖,中央大权又回到王导之手。王导尽心治理朝政,并改变了因内乱而国库空虚的困难状况,政局又趋稳定。咸和六年冬,王导声望达于顶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