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主要临床特点,发病主要集中在45岁左右,经明确诊断后应该进行系统治疗,延缓病情进展速度。

经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状态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尽量动作轻缓,若出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锻炼,避免加重炎症反应及关节肿胀疼痛程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除了内在的自身免疫性反应外,还与外界环境有一定关系,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引起病情的发作,同时不适的环境也是病情加重的因素,所以在运动过程中若汗出,应避免吹风受凉,注意保暖。散步应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比较适合的锻炼方式,散步的运动强度不大,幅度也比较平缓,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或关节融合,导致活动欠灵活,而强度过大的运动需要各个环节的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不建议患者进行太大幅度和强度的锻炼,避免加重病情,给身体造成过分的伤痛,同时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而且更重要的是平时的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包括自己对自己的病情的重视及家人对患者的照顾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致残率升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护理不周出现摔伤等情况引起的。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患者在自己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运动,在家人的陪护下锻炼身体可以减少摔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可以减轻社会压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