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地理角度看,蜀道铜山,天府粮仓,是非常优越的物资供应地,还有长江上游的地利。比如秦国便是得了巴蜀后悉心经营,为灭六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曹魏(司马氏)则是先灭蜀后,沿江而下再灭吴。蜀地是很好的物资供应地,也得军事上的地理,但作为一个政权的根本之地,却有欠缺。


首先,地广人稀是最主要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与中原实力相差甚远。各族杂居,民情复杂,不易管理。东汉末年战乱刚定,各国都在休养生息,而诸葛亮知道若是不北伐,等到魏国恢复实力,对于吴蜀而言都不是好事,毕竟魏国占据了一大半的州,底气远比吴蜀要足。吴国有长江天险,魏国要统一不会先打吴国,蜀汉虽有天险,但天险既对外又对内,并且蜀国国力不足,自然是第一目标。


其次是政体上的毛病。正如李严所说,军民都愿意效忠刘备,但也要体恤民情,休兵生息。诸葛亮是以政强兵,把自己的一生用于完成信念,这就等于一切服务于军事,在大气候之下,愿意成为将才的人,与加大投入培养将才是两回事。三国志: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


就是说,以蜀国的国力,是需要政体上改革,这如魏国。多从生息中凝聚力量。

蜀国的全民皆兵,虽然有制度保障:蜀国国民经济军事化,国家建设很大程度向军事倾斜,很大程度上是兵民合一,一旦打仗农民就会被征发,有时候女人也会被征调,仍然具有全民皆兵的影子,所以蜀国动员能力很强。但是无后续的持久。造成弱者更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