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能購買到診斷證明。”這幾天,有讀者不斷向大河報反映。是否屬實,爲一探究竟,記者親身進行了體驗。經調查發現,購買診斷證明者大多用於請假,但也不排除其他用途。一些賣家甚至打着只要給錢啥病都能開,全國各地哪家醫院診斷證明都能出具的幌子,招攬顧客。律師:買家、賣家、電商平臺或都涉嫌違法。

購買診斷證明需另加客服微信

12月8日中午,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輸入“診斷證明”關鍵詞,結果顯示“非常抱歉,沒有找到相關的寶貝”。而換成“診斷書”關鍵詞,卻搜出了“定製工作證病歷診斷證明”等賣家。

進入賣家店鋪記者看到,均能購買到診斷證明。記者進入了其中一個賣家店鋪看到,該店鋪的診斷證明月銷463筆。記者按照賣家頁面的提示聯繫客服,諮詢河南省的醫院診斷證明能開嗎?客服回覆:加微信。

根據該賣家發來的收費標準和診斷證明書樣本,記者注意到,項目售價60元至290元不等,而最便宜的是診斷證明書,最貴的是手術記錄。賣家表示“全國各地醫院都可以,當天發貨。”並稱,買家只需要填寫姓名、年齡、性別等信息,開什麼病都可以,但得和請假多少天掛鉤,其他不用顧客操心。

另一月銷2133筆的賣家客服則表示,內容敏感,詳情請加24小時在線客服,購買也另需加微信。

記者添加微信後,賣家發來一個診斷證明模板,表示跟真的一樣,只是換個醫院名稱和印章,60元包郵。

學生、上班族是購買主體多用於個人請假

據記者調查發現,一般情況下,學生、上班族是網購診斷證明的主體,他們往往因爲“個人私事”才購買用於請假。而銷售旺季主要在五一、十一等期間。同時,記者還發現,出售診斷證明的賣家,往往隱蔽性較強,不容易被監管平臺發現。

另外,記者注意到,除了電商平臺外,在社交平臺上,輸入“診斷書”“診斷證明”等關鍵詞,甚至搜索“跑腿”等一些不相干的關鍵詞也能購買到診斷證明。

曾購買過診斷證明的上班族告訴記者,有時候想多休息幾天或辦一點個人私事,就會去網購診斷證明,一般單位也不會較真。

鄭州某銷售公司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員工請假時,他們不會向醫院去核實真假,拿來請假條都會批准。持有網購來的診斷證明,大多都能矇混過關,但也有被單位發現開除的。

診斷證明蓋章簽名都有但醫生一看就知真僞

對此,醫院又是何態度呢?記者拿着電商平臺某賣家發來的診斷證明樣本,到鄭州某三甲醫院。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說,賣家說法是騙人的,該診斷證明與他們醫院的根本不一樣,而且,一般急病3天,慢病一週左右,也會根據病情而開,並非是他們寫多少是多少。

另一家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辦理病休證明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假如確實患病,則需要對應科室主治醫生填寫的病歷,醫院出具的醫療診斷證明。患者所患病情如果真的需要在家休養,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時間。此外,醫院留的還有電子檔案,有無診斷證明到醫院就能查出來。

買家、賣家、電商平臺或都涉嫌違法

12月9日上午,記者聯繫上了某電商平臺消費者服務熱線,一名工作人員在受訪時表示,對於國家規定不能售賣的東西,比如煙、酒等物品,平臺系統都會將與商品有關的關鍵詞進行禁止。並且該工作人員還表示,他們會記錄記者反映的問題,反饋給上級相關部門檢查,將有專門的部門進行處理。

河南英泰律師事務所趙鈺濤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賣家制作假醫院診療證明文件並出售盈利的行爲,已經涉嫌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而違法,情節嚴重的甚至觸犯《刑法》構成犯罪。而且,法律禁止的是買賣行爲,不僅賣家可能構成違法犯罪,買家的這種行爲也可能被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

趙律師稱,作爲勞動者或者公務員爲了請假而故意在網絡上購買並使用僞造的醫院診療證明文件,用人單位有權根據《勞動合同法》以及所在單位的職工獎懲規定對提供虛假診斷證明文件者的請假天數按照曠工處理,情節輕微的可能會被用人單位處分,嚴重的則可能會被解除勞動合同並得不到任何經濟補償。弄虛作假,得不償失。

作爲電商平臺,趙律師表示,根據《電子商務法》第三十條,電商平臺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證其網絡安全、穩定運行,防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事件,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否則也將會受到處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呂高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