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這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的第三年,始皇帝東巡郡縣,把齊,魯兩地的儒生博士召集起來,一起去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腳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確認自己統一六國後稱皇帝的正統性,此所謂受命於天。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出現了數百位帝王,但能於泰山封禪的帝王其實只有六位而已,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泰山封禪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禮儀,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封禪書中就有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

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這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的第三年,始皇帝東巡郡縣,把齊,魯兩地的儒生博士召集起來,一起去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腳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確認自己統一六國後稱皇帝的正統性,此所謂受命於天。


之所以封禪行爲成爲歷代帝王的心頭好,是因爲封禪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泰山毗鄰黃河,而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根據《史記》的記載,上古先王伏羲氏,神農氏等都曾祭拜過泰山,所以效法先王祭拜泰山,也就是後世帝王的不二選擇。

漢代班固所著的《白虎通義》中就曾講到,所謂是

“王者受命,異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飲”。

表示帝王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天的庇佑表示答謝。這也就讓封禪有了溝通天人,協調天,地,人之間關係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出現了數百位帝王,但能於泰山封禪的帝王其實只有六位而已,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宋代以後就再也沒有封建皇帝對泰山進行封禪,一方面是元朝對畢竟是湖人正確對中原的風尚行爲並不感冒。

而到明清兩代,朱元璋下造書廢去了泰山自古以來的“東嶽天齊仁聖帝”的稱號,從此絕了封禪泰山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