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先生曾在《中國少年說》中寫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少年的力量不可估量,沒有一個人,在年少時想成爲一個普通人。這世間,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
在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專門提到了一個名字——林萬東。校長在講話中說道:“你們當中,有來自湖北、心懷外交夢想的劉雨桐同學,有來自上海、熱愛中國古典詩詞的武亦姝同學,有來自莫桑比克、有志於成爲土木工程師的科薇同學,有來自雲南宣威堅信‘唯有自強不息,纔有日後無限可能’的林萬東同學。祝賀劉雨桐、武亦姝、科薇、林萬東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清華大家庭的一員。” 林萬東,在2019年高考以713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錄取,高考結束後,他陪母親去昆明的一處工地打工,在日記中默默寫下:“唯有自強不息,我們纔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林萬東出生於雲南省的一個貧困地區,父母都是農民,姐姐在上大學,弟弟讀高一,父親患有腰傷和腦梗,失去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負擔都落在了母親身上,母親每天干着男工一樣的體力活,辛苦撫養着家裏的三個孩子。高考結束後,爲了減輕家庭負擔,林萬東主動跟母親去工地幹活,他每天扛着沉重的水泥板,瘦弱的身軀背上一人重的沙子,回到家後,還要照顧父親做家務。雖然林萬東家庭困難,可他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絲毫沒有放鬆,他們深知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也是在如此艱難的困境下,林萬東仍舊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最終考取了清華大學。當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林東萬的母親哭了,兒子沒有讓她失望,這些年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面對生活的艱難,林萬東沒有選擇抱怨,反而努力學習,爲家人帶來了希望。
當林萬東來到清華園報到時,抬頭看了看天空,天朗風清,那是未來的顏色。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努力的路上,人煙稀少,寸步難行,但我們不得不堅持,因爲路的盡頭是夢想,少年唯有青春與夢想不可辜負,奮鬥的青春才最美。
之前一段衡水中學838班張錫峯的演講在網上爆紅,他以“青春與夢想”爲主題的演講讓網友們看到了少年的朝氣蓬勃和鬥志。
張錫峯初中時就讀於衡水七中,是班裏的班長,學習成績優異性格也很活潑,進入衡水中學後,他也放縱過自己。他第一次交改錯本的時候,老師說依據個人情況寫錯題,沒有了硬性要求,他便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的交了。可改錯本發下來的時候,上面卻是萬紫千紅的一片,老師的評語格外醒目,“這些題改的不錯啊,有些題改着改着就錯了”。從那之後,他便端正了學習態度。他曾把自己嚮往的大學,熱愛的城市拍成照片貼在課桌上,每當他筋疲力盡的時候都要看下那些照片,然後質問自己,“就這些東西,你真的到了最後歇斯底里不能堅持的地步了麼,你的理想是詩,理想是夢,理想是遠方的田野,是穿越世界的旅行,但你現在能做的所有,只是把手握緊,厚積薄發。”
他的演講中還說道:“儘管生活,它會剝奪你的所愛踐踏你,把你踩在腳下,遍體鱗傷,但你怎能倒下!你的身後,是摯愛你的人,那些受過的傷都將成爲你的勳章,都是你,送給未來自己最好的禮物!”聽完張錫峯的演講,不由覺得這就是梁啓超先生筆下的中國少年,以蓬勃的朝氣講述對這個世界的憧憬與熱愛。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有匪》中寫着 “你要記得,你的命運懸在刀尖上,而刀尖須得永遠向前,願你在冷鐵捲刃前,得以窺見天光。”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光,我們要去追尋,去奮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能這一路上要披荊斬棘降妖除魔,但只要我們不怯懦,成熟勇敢的去戰鬥,就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