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国征集了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在各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组集中评议、实地核查、公示,从管护运行、群众发动、工作组织等方面遴选出第一批9个典型范例。期间,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的指导下,中国农村杂志社组织有关专家、记者等,分赴各案例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和总结农村改厕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推出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专题报道,供各地学习借鉴。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五个结合”让“方便”更方便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端,是长江溯流入赣第一县。全县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7个乡镇。近年来,彭泽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项目带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经济实力和城乡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传统陋习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传统旱厕大量存在,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符,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严重不符。

针对以上问题,从2018年1月开始,彭泽县正式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旱厕两年清零行动”,即用两年时间,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旱厕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彭泽县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模式,将厕所革命与城乡环境整治、卫生城市创建、精准扶贫工作、土地增减挂项目、农村交通便民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统一奖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拆除旱厕35086座,改造农村户厕14549座,新建和改造城乡标准化公厕129座,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彭泽县农村改厕成效显著

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

一提到农村户厕,许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粪缸露天摆放、雨天污水横流的画面。随着彭泽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开展,农村户厕逐渐改变了脏乱差的状况。

对此,芙蓉墩五联村党支部书记伍宏霞体会很深。

“以前,家家户户都是旱厕,多与猪栏混建在户外,每年新媳妇来村里过年,看到厕所就忍不住恶心,但又不敢说,怕公公婆婆觉得是嫌弃。”伍宏霞说,去年全村通过厕所革命拆旱厕、改水厕、建公厕,如厕问题已不再困扰新媳妇了。

如今,芙蓉墩镇五联村家家户户已用上水冲厕所,村里还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厕所革命成果已初步显现。

据九江市政府副市长、彭泽县委书记严盛平介绍,厕所革命是城乡环境整治的一部分。一是拆旱厕与“拆三房”(空心房、危旧房、违建房)同步。针对农村旱厕大多建在室外,属于“三房”拆除范畴,彭泽县坚持“一拆到底、一室一厕、厕在屋内”的原则,运用旱厕改造补助的红利引导农民主动拆“三房”。目前,已拆除“三房”37.6万余平方米,改建3.7万平方米。二是拆旱厕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所有的新农村建设点旱厕必须全面清零,旱厕改造达标率必须达到100%,并在千人以上村庄和部分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建设便民公厕。三是拆旱厕与环卫市场化同步。在全县城乡全面推行环卫市场化,实行政府采购,实现垃圾清理和公厕保洁全覆盖。四是拆旱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步。厕所改到哪里,污水治理就推进到哪里。一般户厕全部建成三格式化粪池,并逐步推进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360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和70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

针对农村旱厕改造,县财政安排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户650元标准,对农村旱厕改造进行以奖代补。对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再增加350元。坚持“两补、两不补”,“两补”即对在规定时间拆除旱厕的,由县财政按照每户650元标准补助新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拆除旱厕的,在财政补助基础上,由县扶贫办再统筹安排350元,达到每户补助1000元。“两不补”即对原新农村建设点遗留旱厕的坚决不补;对已享受国家改厕政策补助但旱厕未拆除到位的坚决不补。

在乡镇重要节点,由县里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出资,乡镇负责建设,打造一批标杆性农村公厕,带动乡镇公厕标准化建设。2018年,投入2250万元在城区新建公厕22座,投入300余万元在农村新建标准化公厕17座;2019年,投入1000余万元在城区新改建公厕23座。按照集镇所在地必须有配套公厕和千人以上村庄新建一座公厕的要求,再布局一批标准化公厕和便民公厕,县财政给予3-9万元补助,以后每年按照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再适当布局建设一批城乡公厕。

为加强组织领导,彭泽县成立了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县直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改厕任务落到实处。

干净如新的农村公厕

与卫生城市创建相结合

“进了彭泽县,真是很‘方便’。”近两年,不少到彭泽县的外地人如此调侃。这其实是对当地如厕方便的夸赞。

为整合资源,推行共享,彭泽县还鼓励有条件的宾馆、酒店、超市、机关单位对内部公厕进行改造,制定统一的编号、标识牌,设置公厕导向牌,由县城管局进行授牌认定,并对外开放。同时要求新建楼盘、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必须配套对外开放的标准化公厕。为了让“方便”更方便,还采用APP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可以找到最近的公厕,以解燃眉之急。

“为了让厕所革命与创卫工作高度融合,一是按照2019年彭泽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2018年城区所在三个乡镇已全部率先完成旱厕清零,新建户厕全部达标改造,并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二是按照江西省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要求,彭泽县提出三年攻坚两年完成。三是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和园区、景区所在乡镇,农户旱厕率先清零,集镇公厕率先覆盖。”严盛平说。

据介绍,为了科学规划、精致建设彭泽县公厕,该县聘请了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编制了专门规划,把公厕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范畴,按照“两个10分钟、四个100%”如厕圈进行规划布局。

“‘两个10分钟、四个100%’是指城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厕全面完成标准化新改建,基本形成步行10分钟左右如厕圈;农村国省干线公路车辆行驶10分钟有1座公厕。农村旱厕全面清零,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集中居住千人以上的村庄无害化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100%;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公共场所相应等级的旅游公厕覆盖率达到100%;火车站、汽车站、加油站等公共服务区域标准化公厕达标率达到100%。”彭泽县长邵九思说。

为加强督导考核,彭泽县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厕所革命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对推进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的人员和单位实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

田坝嘴新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

彭泽县把“厕所革命”纳入精准脱贫,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一是重点贫困村优先改造。对十个省级重点贫困村重点督导、率先突破,全部由镇村统一组织施工队、统一拆除、统一改建,目前已全部完成。二是精准贫困户优先奖补。对精准扶贫户改厕实行基本费用兜底保障,在县级每户650元补助基础上,由县扶贫办再每户增加350元,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兜底补贴,确保精准贫困户改厕一户不漏,优先享受厕所革命带来的便利。目前由县扶贫办统筹安排的2793户贫困户补助资金97.75万元先期发放到位。三是不具备改厕条件的建设共用公厕。针对少数贫困户室外旱厕拆除后,房屋原有结构又不具备改厕条件的,彭泽县整合奖补资金,追加补助资金,采取多户联建、共建公厕的方式,确保贫困户都能用上卫生厕所。目前已在11个乡镇19个自然村建设共用公厕23个,整合和追加奖补资金200多万元。四是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改厕。把农村旱厕改造技术指导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重点工作内容,指导和帮助贫困户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改厕。彭泽县多次组织召开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旱厕改造技术培训会,并制作技术指导手册,做到改厕标准应知应会、精准指导。

“在此过程中彭泽县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荣获2016年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的王晓阳,曾是九江市一名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从2002年退休开始,就主动请缨驻点彭泽县贫困村帮扶,先后在江西省十二五贫困村先锋村、十三五贫困村康庄村驻点帮扶,这两个村在其精心指导下,率先在全县整村旱厕清零,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彭泽县副县长帅中华说。

彭泽县“厕所革命”宣传栏

与土地增减挂项目相结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村厕所革命拆改旱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农村破旧房屋和旱厕拆除后土地权属有没有变化?怎么处置?农民十分关心。彭泽县高度重视,坚持“两个不变,两个用好”。

农民原有旱厕和“三房”拆除后,做到“两个不变”。一是土地权属不变。原是哪家的还是哪家的,并在村民理事会上予以确认,对于个别有需要的,还可以由村民理事会出具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性质不变。原为农村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按农民建房规划的要求,向乡村两级申请农民建房指标;原为农用地的,面积小的,鼓励农民积极平整复垦,建成菜园地或种上果树,成为农民自家的自留地。

“两个用好”即用好大块土地和连片土地。一是对农民原有旱厕和“三房”拆除后的大块土地,根据村庄特点和群众需求,由村民理事会牵头,采取无偿提供或适当补偿的方式,县乡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建设小广场或小游园,方便群众自娱自乐,改善村庄环境。目前,全县已建成类似的村庄小广场、小游园206个,政府提供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二是农民原有旱厕和“三房”拆除后的集中连片土地,由县政府打包申报土地增减挂项目,既增加了土地复垦面积,又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已申报增减挂项目的空余土地有1500余亩,待批复后,既能有效化解建设用地不足问题,又能通过指标交易转让筹集厕所革命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与农村交通便民工程相结合

旱厕多的地方,多是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彭泽县把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交通便民工程相结合,按照2020年村村通公交的目标,旱厕向前改,道路向前推,让如厕方便与出行方便相统一。

在道路升级上,这两年彭泽县在建的有9个县道升级和16个乡道拓宽改造项目,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98公里村级道路提升。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道路可通公交,所有自然村全部达到道路硬化标准,所有农户全部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升级道路是基础,配套完善是核心。彭泽县把候车亭建设作为村村通公交的配套工程,作为农村厕所革命的延伸项目,科学规划,精致建设。在县道和乡道沿线布局一批复古的木质便民亭,改造一批老旧候车亭,兼具休息和候车功能。同时,按照开车10分钟有一座公厕的要求,部分便民亭还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旅游公厕。目前,全县已改造和新建30个便民候车亭,配套公厕5个。下一步还将按照村村通公交的要求,进一步向村道延伸,使之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彭泽县注重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变,通过对沿路村庄的环境整治,特别是部分有条件、有特点的村庄,鼓励按照农家乐旅游标准,整治农村环境,率先整村推进旱厕改造,同时挖掘民俗文化,推出民俗项目,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体验休闲。

“目前,已在沿路打造对外开放的农家乐旅游村庄20个,全部完成旱厕清零,还新建旅游公厕 21个,美丽村庄变成美丽风景,又转化为美丽经济。如马当镇老三房自然村打造原生民俗村,春天看百花、夏天吃龙虾、秋天抓螃蟹、冬天踏雪景,2018年开放后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吸引10家农户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每家年平均收入可达十万元。”帅中华说。

未来,彭泽县将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查找方便、管理有效、文明如厕”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方便”小问题,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环境基础。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20期编辑:高晓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