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事實上,當時多爾袞在拉攏他時就給他許諾說,等將李自成擊敗之後會與他平分江山,可是在入關之後卻違背了誓言,當時的吳三桂可算是有口難言了,即使後來被封了王被封了親王,但他心裏還是有着想要平分這個江山的野心,他也想着要登上皇位,自己當一回皇帝。說起吳三桂這個人,大家對於他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

導語:吳三桂作爲清朝的大功臣,最後爲什麼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大家好,小編我今天又跟大家見面了。說起吳三桂這個人,大家對於他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覺得他好,有的人覺得他不好,但是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的。小編我覺得他既是那個時代的著名將領,也是影響了歷史發展的一個關鍵人物,因爲他人生中只是抉擇都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1644年的時候,你知成圍困北京,在他攻城而入的時候,崇禎也自縊了,所以他就建立了大順政權,這個時候多爾袞也虎視眈眈的覬覦着關內。

當時吳三桂選擇了獻關投降歸順清朝,而清軍入關以及李自成那麼快的就敗了,小編我認爲也跟吳三桂的投降有着直接的關係。結果自然就是多爾袞率領的清軍順利入主了北京。吳三桂可是這個過程裏的功臣,所以後來他被封爲了平西王。而且他在康熙時又成爲了親王,可謂是高官厚祿餘生有保障。不過康熙雖然晉封了他,但是對他還是有着防範之心的,而且也萌生了消掉他權力的心思。

結果就是其他幾人主動請求撤藩,保存了自己,但是吳三桂則聯合了尚可喜的後人掀起了叛亂。從1674年到1678年,他相繼攻下江西廣東以及陝甘寧等地,形勢可以說是好得不得了。可是康熙對於此事堅決採取鎮壓的態度,所以集中了精力與兵力進行反攻,原本一心追隨吳三桂的將士也陸續投降。這個時候的吳三桂是走投無路的,他也嘗試着求助蒙古部落,想要聯合蒙古各親王推翻清廷統治,然後跟他們平分天下。

小編我覺得這個想法確實是美好的,但蒙古的親王對他這個請求是理都不理的。之後吳三桂則在快要完敗的時候稱帝,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在不久之後就病逝了。三藩之亂也在他死後很快被平定了下來,他的後代也險些被全部斬殺。只有他的小妾和一小部分人逃了之後在深山裏隱居了,也算是躲過了這一劫難。其實這個事情要深究的話,小編我覺得他反清表面上是因爲被撤藩這個事兒,但是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爲他心裏對自己的境遇並不滿意,所以跟清朝決裂。

而事實上,當時多爾袞在拉攏他時就給他許諾說,等將李自成擊敗之後會與他平分江山,可是在入關之後卻違背了誓言,當時的吳三桂可算是有口難言了,即使後來被封了王被封了親王,但他心裏還是有着想要平分這個江山的野心,他也想着要登上皇位,自己當一回皇帝。可是康熙在掌權之後還想着要打壓他,撤他的藩,所以就逼得他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其實小編我覺得,在他做出那幾次抉擇裏反清這一條顯然不明智的,因爲這場戰爭沒有取得勝利,而且還讓無錫一組險些被全滅,而且也給剛剛穩定下來的社會也造成了很大的創傷,其實對於當權者來說重要的是權勢與地位,但是那些跟着當權者的變動而遭殃的百姓就很委屈了。最後他雖然也當了幾天皇帝過了一把癮,但是在位沒多長時間就病逝了。在他病逝之後,他的族人也受到了很大的牽連,僅僅逃生了一個愛妾以及少部分人。大概也正是因爲這樣,史學界對他的評價纔不是很高吧。

那關於這個事情,我們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裏,不知道大家對吳三桂這個人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呢?你們覺得他反清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而且對於他這個人,大家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或者還有了解到其他什麼方面嗎?大家也可以一起來評論區跟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