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不同时区里的中国人,现在过得如何?用怎样不同的方式应对疫情?

来@海外华人记疫 栏目,带你了解!

本栏目由 花生FM发起,以系列报道形式,发布海外华人眼中的城市现状,与全球中华儿女同频共振,讲述疫情之下平凡人的故事,记录一段最不同以往的春天。

世界与我们同心,我们与世界同在。

今日讲述人:胡椒粉小姐姐

目前在荷兰的randstad,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

戴口罩有社会压力,太难了

荷兰主流新闻媒体对新冠疫情的关注,是从武汉封城的那几天开始。起初来自中国的新闻还很轻描淡写,也就仅仅在电视新闻的滚动字幕里带过,大家普遍感觉关系不太大。

病毒在中国爆发,荷兰离中国挺远的,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看法。

公司警觉性很强,提前配备了洗手液、口罩等防护物资。在政府建议在家办公前,就已经开始了work from home的状态。现在每天和同事在线开会,都会相互了解一下大家的身体情况。

过去几周荷兰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其他疫情爆发国无异,都是循序渐进:

2月27日,荷兰确诊首宗新冠肺炎病例。政府官方建议大家勤洗手,没必要戴口罩 引起恐慌

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三月中旬起政府陆续关闭学校、餐厅、红灯区等部分娱乐场所,呼吁大家尽量在家办公,减少出门的风险。除了之外,也没有任何需要测温、宵禁的措施。

而前几天晚上,政府发布了新的应对政策:三个及以上的人需保持1.5米距离,并且禁止所有聚会直到6月1日。

虽然这样,街上依然几乎看不到人戴口罩,为数不多佩戴口罩的大多数是亚裔,他们比较谨慎。

在这里,戴口罩是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和理解的,在他们的意识里,如果你是健康的未感染人群,无需佩戴口罩外出。而戴口罩的意思就是:“我生病了,你离我远点。”

戴上口罩后,伴随而来的是异样的目光,无形中有层心理压力。荷兰的新闻里,首相在超市接受采访,也是不戴口罩的。

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人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表现得很从容镇静,用网络流行词来形容就是“佛系抗疫”。

目前市面上口罩非常紧缺, 有同事最近预约去看牙医,但预约被取消了,被告知原因就是怕口罩不够用。

反倒是微信群里很多人卖口罩,如果付的价格够高也是可以买到的。

1月底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不少荷兰的留学生团体和华人组织集资捐款购买防护用品寄往国内, 口罩在荷兰大部分地方已经脱销了。

好不容易在网上下单后,转眼口罩的价格就炒高, 一包50只的普通的医用口罩从13欧涨到50多欧,订单 “被取消”了。 虽然赚的是欧元,但是其实大部分在欧洲的华人,和国内的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是工薪族。因此,口罩的价格对大家来说,不是个小数字。

无奈,又无可奈何。

紧急关头,公司向员工发放了口罩,虽然不多,省着点用尽可能不出门也勉强够了,尽自己能力给医疗系统减少负担。

保护自己,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帮助

在荷兰,每个人都有家庭医生,感觉身体不适先联络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你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会送你到医院,但 大概率还是让你回家休息,多喝水,有必要就吃止痛药。医生对病情轻重的判断标准,和我们常规的认知也不一样。

昨天给家庭医生打电话预约,但目前已经不接受正常预约了,到4月份也未必恢复正常。新闻里说目前荷兰的医院还可以应付收治的病人,但如果疫情更加严重,荷兰的医疗体系将难以超负荷运转,这两天,荷兰的卫生部长已经辞职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希望自己尽量不要被感染,如果万一被感染也希望不要是重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理解,我也开始习惯了在新冠肺炎“巨大的阴影下”继续正常的生活。新冠每天出现在各种新闻里,和同事朋友会为此聊上两句,工作和生活都有些需要调整的地方,不过习惯了也照常按自己节奏过好眼下的日子。

在家办公用vpn连上工作的内部网络,日常的工作都是可以完成的,只是沟通远不及以前方便。

而物资问题,其实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早在去年就可以直接APP下单,选好需要的物资和到货时间,超市就有专人送到家里。

超市的APP非常便利

超市里大米、意大利面、罐头、纸巾这些能存放得比较久的物资,都成为大家囤货的目标,超市里几乎买不到了。最近首相都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荷兰的纸巾很充足,不知道之后抢纸巾的情况会不会改善。

日常除了工作时间,健身、学习、看电视、撸猫、做饭……生活蛮充实的也不会感觉无聊。

这次疫情让我知道了,养猫真的是绝妙的选择。

△ 我家的猫咪chilli

尊重每个国家对抗疫情的努力

每天下午2点,荷兰RIVM(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的官网都会对外公布疫情的最新动态。

目前(截至3月24日),官方公布已有5560人确诊了,但实际感染的人数应该更多。荷兰目前还是着重于检测高风险人群,所以从现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百分之二十多感染者都是医务人员。

荷兰在应对新冠肺炎上的原则和策略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有所不同。如果疫情大规模爆发,医疗资源远远不足。政府最近很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重症监护的床位能够应对那些比较不幸的重症病人。

由于中欧不同人口密度,人均医疗负荷以及不同的医学观念,能够从中国借鉴的经验就变得十分有限。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错。

国内希望尽快实现确诊零增长,但如果要实现同样的目标,会导致荷兰经济和社会的崩溃。

所以荷兰现在应对政策是尽可能降低传染速度,让增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现有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能够应对,避免出现武汉在过去几个月所经历的情况。

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像中国那样,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力量去支援抗疫。各国的文化及生活有差异这属正常,但不管使用那种方式抗疫都要有信心。

△ 周末去公园赏花的游人

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失去轨道

一个人在国外学习工作,说家里人不担心是假的。他们从各种渠道尝试了解荷兰的情况,妈妈更是用“可怕”这个词来形容。

目前来说也并没有回国的打算。上周直飞的机票已经涨到2万多了,回国是场长途旅程,在封闭的机舱里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回到国内要接受隔离,从中国再来荷兰也要隔离,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国家添麻烦。走动辗转带来的风险,说不定更加不可控。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事业和工作的羁绊,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会发生什么。

很多朋友听说有海外华人被歧视的情况特意捎来关心,我也听说有留学生戴口罩被辱骂是病毒还被吐口水,当但我相信只是少数不理性的人的极端个例。但我个人感受来说整体的社会氛围,并未因为疫情感受到太多异常,日常出门坐火车、上下班,大部分人还是很冷静客观的。

网上有个段子在华人圈传得很广: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和家属打全场。

海外华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hard模式:突如其来的停课、一票难求的回过航班,戴与不戴口罩的抉择,一个多月前还在为国内的亲人忧虑焦心,而现在,不得不独自一人去面对这日渐紧张而未知的生活。

欧洲国家的措施一天比一天严格,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意识到这一场战争并不是那么好打赢,希望能尽快扛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吧!

疫情面前,勇敢面对,减少恐慌,减少抱怨,减少沮丧,做好自我保护,好好学习和生活,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2020年的开头,让我明白: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每一个新闻背后是生离死别,每一个数字背后是曾经鲜活的生命。珍 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期望疫情过后,能不受限制地吃吃喝喝到处逛逛,超级想念无限量的海鲜和中国点心了。

相信春天和好消息都会如约而至的。

加拿大留学生:疫情不太严重,很少有人戴口罩!| 海外华人记疫

我在重灾区意大利米兰,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海外华人记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