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去旅行 《春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罢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可实际上,朱熹从未到过泗水。所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虚构。

宋高宗时期,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领土以淮水为界,到了宋孝宗时期,南宋朝廷偏向安稳,居于东南一带,金兵暂时息兵于淮北一带。

朱熹生活的时代,朝廷一直没有强大的边防军,而他本人更是无法渡过淮河到达北边的泗水。

当时的金国与南宋朝廷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对峙。朱熹一直生活在南方,未曾北上,自然也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所以,诗中的“泗水”其实是暗指孔子门生,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这里讲学,教授弟子,感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此所谓的“寻芳”就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是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所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诗就是把富有智慧的道理融入诗中,比如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都是哲理诗。

关于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朱熹,历史上某位皇帝还想认他当祖宗呢。到底怎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据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出身的安徽汉子朱元璋揭竿而起,最终一统天下。从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穷得无地葬父母的农民,一跃而成为开创大明江山的君主。

纵观历代王朝政权创建者们,大都出身于王侯贵族,或来自于达官名宦之家,有的甚至还要再认一个好祖宗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比如隋文帝杨坚称自己的祖宗是汉太尉杨震、唐高祖李渊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出身寒微的朱元璋就想:我怎么不能找一个姓朱的历史名人当老祖呢?想来想去,同是安徽人,姓朱的,了不起的,有啊,宋朝的大圣人朱熹呀!于是这位出身农家的皇帝曾一度非常想认朱熹做祖先,正当他疑难不决的时候,朱熹老家有个小官求见,朱元璋问对方是否是朱熹后人,对方答不是。朱元璋忽然大悟:一个小官都不肯乱认祖宗,自己坐拥天下,却绞尽脑汁给人当孙子,真是吃错了药。从此,老朱开诚布公,以“布衣”自居,再也不提这个事儿了。

泗水县是济宁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东临沂蒙与大海相连,­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

好了,今天的诗词旅行就到这里了,我们明天继续相约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为朱子。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8、东风:春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