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高 這口“鍋”讓醫生來背?

醫生“回扣門”事件近期被炒得沸沸揚揚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湖南兩地多家大型醫院的醫生收受的回扣佔藥價比例高達30%至40%,且醫生更傾向於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報道一出,引起廣泛關注。對於違背職業道德收受回扣的指控,一些醫生表態,認爲他們是在爲藥價虛高“背黑鍋”,並不是推動藥價的主要推手,實際上是由於招標採購機制才導致的藥價虛高。

當事各方衆說紛紜,那麼,藥價虛高根源到底在何處?該如何解決藥價虛高的難題呢?

藥價虛高高在何處

中國商報記者此前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我國大部分藥品採用的是底價代理的銷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藥品生產廠商將藥品的營銷和推廣通過招商的方式讓渡給代理商,而經過多級代理商的層層加價,最終導致藥品的出廠價與政府招標採購價差距較大,一些出廠價格爲幾塊錢的藥品,經過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到了政府招標採購環節,價格已經是出廠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孫宏濤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說:“現在藥價偏高是肯定的,我們可以看到出廠價和終端價差了幾倍、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大部分價格是在流通領域被抬上來的,現在很多藥物經過層層加價,最後價格就會提高。”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很多急救藥物或者臨牀上的經典藥物的價格非常低,有的藥物只需要幾塊錢,價格低到了廠家都不願意生產的地步,這一現象是由於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這些藥品所覈定的價格極低,此後漲幅有限。但是,這幾年越來越多新獲批藥物的價格,會高出數十倍乃至數百倍,這是藥價虛高的原因之一。按照經濟學原理來講,如果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想要價格降下來,必然是產品的供應增加使產品的稀缺性下降。現在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兒?本來產品沒那麼稀缺,現在被‘有形的手’一折騰,價格就降不下來了。”醫療投資管理專家劉驍雄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高價藥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成藥。無論是口服的中成藥還是輸液的中成藥,這些中成藥可以申報爲一類新藥,所謂一類新藥就是原研藥。原研藥因專利保護而形成技術壟斷,由於其唯一性也具備稀缺性,故而原研藥能夠報出一個很高的價格。但是這些中成藥中大部分所謂的原研藥實際上就是中藥材添加了西藥成分,到底有多高的技術含量不得而知。

孫宏濤從受益者以及受害者的角度談到藥價虛高對不同主體的利害關係。“我們應該看這整個體系中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孫宏濤認爲,受益者其實就是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製藥廠和醫生都不是最大受益者。在藥品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製藥廠實際上也沒賺到多少錢,因爲他們出廠的價格很低。醫生也不是受益者,因爲他們賺的畢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受害者首先就是財政,醫療、醫保這些都是財政來買單,財政用的是納稅人的錢,這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另外一個受害者就是患者,尤其是自費看病的患者,如果藥價這麼高,那這些都是患者來買單,他們也是受害者。“而病人會與開出這個藥的醫生產生矛盾,他們不瞭解藥品是因爲在流通領域導致藥價虛高,他認爲是醫生賣給他(藥)所以他就責備醫生,這會加劇不和諧的醫患關係,導致醫生和患者的矛盾也在加大。”孫宏濤說道。

醫生只是“替罪羊”

在媒體曝出高藥價回扣事件後,相關部門立刻展開專項整治工作,目前多名涉事醫生已停職接受調查。然而,有多名醫生表示,藥價虛高主要是由於政府集中招標採購機制造成的,醫生反倒成了“替罪羊”。

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某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醫生收回扣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但是目前醫生的薪酬過低,遠遠達不到應有的薪資水平,很多醫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這些灰色收入。

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常務副院長郝新寶認爲,藥價高是市場體系不健全、政府管制失效的結果。部分藥價畸高,當然也有畸低的。 根據市場規律,藥價畸低的很快就停產了,所以一般都是有價無市。而對於醫生收回扣是否是導致藥價虛高的因素,郝新寶表示,的確存在收回扣的醫生,但與藥價過高沒關係。“醫院的藥價都是政府招標形成,醫生沒有機會參與招標,至於怎麼招那麼高,誰招誰知道。回扣對藥價沒影響,主要是影響銷量,回扣多的藥好賣,這是常識。”郝新寶說道。

而對於這次“回扣門”醫生是否背了黑鍋,孫宏濤則表示,“現在有醫生出來解釋,其實這種解釋是蒼白無力的,因爲錯了就是錯了,沒什麼可解釋的,也沒什麼可憤怒的。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醫生爲什麼被‘逼良爲娼’,爲什麼會犯錯,是不是我們現在的體制還是存在問題的?”

“現在網上很多人熱議,認爲藥品價格降不下來的原罪在政府,是因爲政府採用集中招標的方式,醫生是無辜的。確實,政府只招不採,招標主體與採購主體分離,客觀上造成了藥品供應的壟斷現象,只要是壟斷就不可能實現完全競爭;只要不是市場競爭獲得的價格,永遠就不會是一個合理的價格,其結果是藥品的價格根本無法迴歸到市場所能反映的價格。”劉驍雄表示,“但是現在看來,雖然這個價格不是醫生定的,但是這個價格在政府招標的時候必然把給醫生的那部分提成包含進去了,除非是全國醫生都拒絕回扣,而且廠家願意把給醫生的這部分錢去掉,價格也許會適當降低,但依然不會迴歸到競爭所能獲得的價格水平。”

“實際上,醫生是目前政府招標機制的既得利益者,醫生收取回扣是事實,回扣現象一定不是政府支持和主張的,是目前醫療體制和藥品採購機制派生出的副產品。作爲醫生,既然已經佔了便宜,憑什麼還要把回扣現象的黑鍋推到政府身上?政府的確有責任有問題,但是醫生的責任一定不可推卸。”劉驍雄表示,“至於醫生抱怨收入低,但是這個事情一碼歸一碼。打個比方,我是武功高強、善於使用各類武器的退伍特種兵,但是我並沒有獲得社會的應有承認和經濟地位,那我是不是就應該通過劫掠方式來獲得我所需要的利益呢?當然不行。開藥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因爲你的工資低或者報酬沒有達到應有水平,你就可以通過給病人開高價藥物來達到補償自己的目的。這種事情我個人覺得是不道德的,是尋租行爲。”

劉驍雄認爲,政府用“有形的手”代替“無形的手”,導致藥價高問題越來越嚴重,當然政府早已發現問題,也在努力解決問題。醫生收取藥品回扣絕不是以藥養醫,而是藉助職務利用醫患之間角色不對等、信息不對稱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爲。所以說藥價虛高,原罪可以定義爲機制的問題,但是毫無疑問醫生絕對是藥價虛高最主要的推手和決定性的力量。“既然所有醫生都義憤填膺地認爲是政府制定的遊戲規則有問題,那爲什麼還坦然地獲取不當得利,還要罵政府纔是藥價虛高的黑手呢?如果政府是黑手,醫生必定是幫兇。”劉驍雄說。

如何解決藥價虛高

然而,無論是誰的責任和問題,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孫宏濤表示,已經到了要大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面對藥價虛高的問題,藥品價格改革勢在必行。2015年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針對藥品價格虛高和過低等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中也提出,要完善藥品採購機制,根據藥品特性和市場競爭情況,實行分類採購,合理確定藥品採購價格。同時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在調查藥品實際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綜合考慮醫保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此外,衛生計生部門還要強化醫療行爲監管和價格行爲監管,促進價格信息公開,規範藥品市場價格行爲。對價格變動頻繁、變動幅度較大,或者與國際價格、同類品種價格以及不同地區間價格存在較大差異的,要及時研究分析,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

“現在整個流通領域經過的流通層數太多,所以政府也在通過推行‘兩票制’、‘一票制’來把中間環節打掉。這個事情實際上是業內的一層窗戶紙。現在把這個事情捅破了,對於推動改革是有好處的。我相信這個事情會繼續發酵下去,最終會向藥品零差價或者降低差價這個方向發展。”孫宏濤說。

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只要將藥品從出廠到終端整個流程中的水分擠掉,醫生也不會有收取回扣的空間,藥價自然也就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劉驍雄強調,要讓市場發揮作用,“本來我們應該要在一定範圍內讓市場發揮作用,但是現在藥品價格的制定通過集中招標變相成爲政府的職責了,政府要替市場發揮作用。當然很多人會說,政府放手會導致商家企業逐利,造成的結果是藥品越來越貴,最後出現市場失靈。這種情況的確有可能存在,但只要政府能夠允許並幫助建立起購買者和藥品廠商之間的對價機制,醫療服務方和支付方的對價機制,市場失靈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只有一條路,就是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並使其在藥品流通領域發揮作用。市場能管好的讓市場管,市場管不好的政府加強規範科學監管。目前最緊迫的就是下決心改革藥品採購制度。”郝新寶表示。

劉驍雄也認爲,在解決藥價虛高問題上,“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的關係要處理好。“政府現在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我是完全贊成的,這個舉措雖然不會像市場機制那麼合理有效,但是確實是在向一個正確的方向上前進,是沒有錯的,在這個轉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困難,也會出現各個利益羣體之間的分配不均,但是從病人身上變相獲取巨大利益的時代確實應該結束了。”(記者 李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